《双调·新水令》中秋夜闱中望月原文赏析-清代詹应甲散曲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3 16:07

【双调·新水令】中秋夜闱中望月作品原文

【双调·新水令】中秋夜闱中望月

詹应甲

〖新水令〗瞭高台上月轮高,悄无声酸风满号。

碧油帘不卷,红蜡烛停烧。

银汉迢迢,空隔著土泥墙望不到。

〖驻马听〗木板三条,覆鹿藏蕉何处找;策题五道,涂鸦满卷未曾交。

珠光剑气已全消,青天碧海劳相照。

谁喧笑?隔墙老卒声声叫。

〖沉醉东风〗猛听得错华灯游龙夹道,汲新泉渴马腾槽。

号官儿意气消,号军儿语言妙。

检筠篮冷炙残膏。

我辈三年共此宵,博一个团圝醉饱。

〖折桂令〗忆秋闺独坐深宵,瓜果中庭,烛烬香烧。

有花气濛濛,钗光袅袅,帘影萧萧。

盼云阶兰房信杳,卧风檐棘院人遥。

望断红绡,梦断蓝桥。

只落得数更筹至公堂静,听鼓吹明远楼高。

〖沽美酒〗俺想那跨山塘花市遥,泛秦淮灯船早,竹西歌吹千家闹。

同盼上琼楼瑶岛,争一刻是今宵。

〖太平令〗堪笑的谱霓裳掷杖成桥,驾星槎折木为瓢。

莫须有月斧亲操,想当然玄霜空捣。

一种种云翘翠翘,被罡风吹掉,都散做花枝压帽。

〖离亭宴带歇指煞〗素娥掩面何须笑,朱衣点首何曾恼。

君不见世上儿曹,有多少玉楼文,有多少金銮草,有多少孙山康了。

洗愁肠一尊绿浇,粲花心三条红照,脱不尽书魔旧套。

若不是广寒梯跌了脚,蓬瀛路迷了道,郁轮袍走了调,因甚价年年矮屋中,唤不醒才子英雄觉。

担误着青衫易老,诌一套棘闱秋,要和那吹角声寒唱到晓。

《双调·新水令》中秋夜闱中望月原文赏析-清代詹应甲散曲

【双调·新水令】中秋夜闱中望月作品赏析

清初的散曲创作,以遗民作家为主,多苍凉沉痛的黍离悲歌。到了清代中叶,反映现实的作品越来越少。詹应甲的这篇散曲则通过对科场情景与士子心理的细致描绘,表现了士子执着功名却白首无成的人生悲剧,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科举制度的腐朽本质。

全篇可分为三层,前三支描绘科场情景,四至六支写士子的想象幻梦,第七支揭破幻梦,写士子们青春耽误,白首无成。

先看第一层。第一曲烘托气氛,起句点题,写中秋皓月当空的景象。次句化用唐代李贺诗语,采用通感的手法写出了中秋时节应试号房中的清冷。下二句用对仗,通过色彩对比,突出深夜时分凄冷的环境氛围。末两句暗示士子们中举之渺茫。第二曲写士子应考场景。起首四句采用隔句对的手法,写士子应举之艰难。前两句言夹带作弊之不能,三、四句写应考作答之不易。“覆鹿藏蕉”典出《列子·周穆王》,这里意指夹带作弊。“涂鸦”比喻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珠光”二句用对仗的方式写科场蹉跎磨去了士子们的昂扬意气,青天碧海的寥廓苍茫反衬人生的渺小虚无。“珠光”对“剑气”,“青天”对“碧海”,句中自对。末二句从士子的苦思冥想转到考生喧笑及军卒的呵斥之声,格调也由雅入俗。第三曲写中秋月夜科场中诸色人等急不可耐的心情。起句言科场诸人听到外间民众呼朋引伴去燃灯赏月的喧闹之声,“马腾槽”典出唐韩愈《平淮西碑》“士饱而歌,马腾于槽”,本意指士气旺盛,此指考生急不可耐的心情。接下两句写就连考官军卒也受外间气氛影响,不复白天之威严整肃。末三句写检视竹篮,唯有残羹冷炙,三年埋首苦读,今宵齐聚一堂,只为搏一个美好前程。

再看第二层。第四曲先是通过环境描写凸显出思妇内心的孤苦寂寞。“有花气”三句用鼎足对,写妻子在家中盼望士子科场顺利,然“信杳”则暗示了希望之渺茫。“卧风檐”句写思妇对士子的思念牵挂。“望断”二句写士子从想象回到现实,“红绡”指佳人。“蓝桥”,位于陕西蓝田西南蓝溪之上,相传蓝桥有仙窟,为唐代裴航遇仙女云英处。作者在这里连用两个“断”字击碎了士子们的旖旎幻想。“更筹”,指古代夜间报更用的计时竹签。末二句借助“数更筹”“听鼓吹”的行为描写,暗示出士子心情忐忑,难以入眠。

第五支曲子承接第三曲,写士子幻想中举后的风流快意:去苏州山塘欣赏花市,到南京秦淮河上登览灯船,在扬州竹西路聆听歌吹。“琼楼瑶岛”本为仙境,后世文人观念中仙妓合流,故亦指歌妓所居之地。“盼上琼楼瑶岛”写出了士子在数载寒窗苦读的压抑后力求释放欲望的内在心理。“争一刻”即“怎一刻”,末句是说何时才能达成所愿。

第六支曲子言仙侣绮梦本属空无,然士子们执迷不悟。一开始连用四个典故,言仙侣之事不过空为幻梦而已。末三句言士子们沉醉在绮梦中,他们受道教神仙故事影响,幻想仙女下凡、花枝压帽的风流好事。“云翘”典出唐裴铏《传奇·裴航》,指仙女。“翠翘”指美人头饰。“罡风”,指强风。“花枝压帽”语出宋吴文英《烛影摇红》:“柳带同心,花枝压帽”,指风月之事。

最后一曲起首二句承接上文,“素娥”暗点士子绮思,“朱衣点首”写其中举之期盼。接下数句质问应试才子:难道你们看不到吗,这世上有几人能像李白、李贺那样写出璀璨的文章?又有多少士子名落孙山、凄凉而终?这几句采用排比句式,一气呵成,用严酷的现实击碎了士子的幻梦。“脱不尽书魔旧套”言士子惑于功名不能自拔。“若不是”三句连用三典,用鼎足对的手法喻示士子科场不利。“因甚”二句写士子们虽连场不利,却依旧赶考不辍,做着才子英雄的美梦幻想。最后三句点明主旨,士子们执意科第,年华流逝却一事无成,作者希望借这一套“棘闱秋”,使他们认清现实,打消幻想。

清中叶的散曲崇尚清雅,多注重形式,语言雕琢,喜欢用典。詹应甲也不例外,他的曲中大量使用典故,对仗工整,体现了当时散曲创作的审美追求。

(李娴)

《双调·新水令》中秋夜闱中望月原文赏析-清代詹应甲散曲

【双调·新水令】中秋夜闱中望月作者简介

詹应甲(1760—约1840),原名广桃,籍名应甲,字鳞飞,号湘亭,江西婺源籍,寓居吴县(今苏州)。清高宗乾隆五十三年(1788)中举人,历湖北天门、恩施等地县令。著有《赐绮堂集》《施州乐府》等。詹应甲能诗,亦工散曲,擅书法。

《双调·新水令》中秋夜闱中望月原文赏析-清代詹应甲散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