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出处意思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8-26 16:49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出自宋代陈与义的《咏牡丹》,诗词原文是:“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作品原文】

《咏牡丹》

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出处意思赏析

【译文注释】

译文

自从金人的铁蹄踏碎了祖国的河山,十年了,回望故乡洛阳,路是那么的漫长。岁月使我变得衰老不堪,今天,我独自一个,流落在青墩溪畔,在煦煦春风中,欣赏着盛开的牡丹。

注释

①一自:自从。

②胡尘:指金兵。入汉关:指入侵中原。

③十年:从靖康二年(1126)金兵攻陷汴京到诗人作此诗时整整十年。

④伊洛:河南的伊水和洛水。《国语·周语》云:“昔伊洛竭而复之。”因此,“伊洛”既指诗人的故乡洛阳,又暗寓他亡国的悲痛。

⑤青墩:在今浙江桐乡,当时诗人所居处。

⑥龙钟: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样子,诗人自指。 时诗人四十七岁,却有老态之感。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出处意思赏析

【赏析】

借咏牡丹以抒发国家兴亡之感,思念故园之情,是这首绝句的特色。在构思和手法上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极为相似。

杜甫用“江南好风景”来烘托感昔伤今和漂泊他乡的凄苦之情,陈与义用看异乡的牡丹来抒发万千感慨,都是以乐景写哀情,起到倍增其哀的强烈艺术效果。

前半回忆往事,既有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的意味,也有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感慨。“国破家亡欲何之”这和杜甫因安史之乱而漂泊江湖,走投无路的境况也很相似。对于历史背景的交代陈与义更为明确。

后两句化用张商英“小臣有泪皆成血,忍向东风看牡丹”,但陈与义写得更为含蓄,更为深沉。杜、陈二人体验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一样,所表现的情景都和自己的生活血肉相连,所以写得一样深刻。而艺术技巧还是杜甫技高一筹,写得更含蓄。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出处意思赏析

【作者陈与义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更多陈与义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