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情·劝孝歌原文赏析-清代徐大椿散曲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3 15:35

道情 劝孝歌作品原文

道情 劝孝歌

徐大椿

五伦中,孝最先。

两个爹娘,又是残年。

便百顺千依,也容易周旋,为甚不好好的随他愿!譬如你诈人的财物,到来生也要做猪变犬。

你想身从何来?即使捐生报答,也只当欠债还钱,那里有动不动将他变面!你道他作事胡涂,说话欹偏,要晓得老年人的性情,倒像了个婴年,定然是颠颠倒倒、倒倒颠颠。

想当初你也将哭作笑,将笑作哭,做爹娘的为甚不把你轻抛轻贱?也只为爱极生怜,到今朝换你个千埋百怨。

想到其间,便铁石肝肠,怕你不心回意转!

道情·劝孝歌原文赏析-清代徐大椿散曲

道情 劝孝歌作品赏析

这首《劝孝歌》是一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世歌。“五伦”是中国传统社会基本的人伦关系,即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五种关系。孟子认为,父母子女之间有骨肉之亲。他在《滕文公上》中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人伦中的双方都要遵守一定的“规矩”。为父的,要慈祥,为子的,要孝顺;为臣的,要忠于职守,为君的,要以礼给他们相应的待遇;为夫的,要主外,为妇的,要主内;为兄的,要照顾兄弟,为弟的,要敬重兄长;为友的,要讲信义。这就是古人说的“百善孝为先”的根据和出处。人处在五种伦常关系中,孝顺父母为人伦的核心。从“孝”这个字的结构分析,它是由“老”“子”二字组成的。这也揭示了古人对这一人伦关系的理解。“孝”又往往与“顺”组词,即“孝顺”。所谓真正的孝就是顺着父母,而且这样的依顺、依随主要体现在父母年迈的生命阶段,那时候父母已不能独立走完生命之路,需要儿女来扶持帮助。所以残烛之年的双亲,最需要子女的关怀呵护。做到这一点,对于子女来说并不困难,就是作者说的“容易周旋”,那么做子女的为什么就不能“好好的随他愿”呢?这是晓之以理。接下来,作者动之以情,他打比方,子女孝顺父母,犹如欠债还钱。因为你的生命是父母给的,你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养育。基于这一点,子女哪里有理由动不动对父母恶言相向、厉色以对?作者进一步娓娓道来,分析了父母老年后生理、心理的变化。他们老了,就像孩子一般。正所谓“老小孩”也。父母老年后做事糊涂、说话颠倒,不就像你婴孩时期“将哭作笑,将笑作哭”么?做父母的并没有因此把你看轻看贱,你又有什么理由把年高的父母“千埋百怨”?普天下的儿女们,扪心想想吧,面对父母,该怎么做。凡禀人性,凡有父母的人,即便铁石心肠,也该把那不孝心思抛弃,回心转意。

作为一首劝世歌,此曲写得委婉深情,朴实真挚。作者就像一个深明世故的老者,娓娓道来,不温不火,疾徐有度,情理相谐。在构思章法上,作者很恰当地把人生阶段颠倒对比,父母的晚年,宛如子女的童年。他谆谆告诉世人,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生命的老年阶段,莫能例外。正是这一点从心灵深处打动着每一个人。

(张乃良)

道情·劝孝歌原文赏析-清代徐大椿散曲

道情 劝孝歌作者简介

徐大椿(1693—1771),原名大业,字灵胎,晚号洄溪老人。江苏吴江人。自幼习儒,旁及百家。年近三十,因家人多病而致力医学,悬壶济世,洞明药性,虽至重之疾,每能手到病除。有《洄溪道情》30余首,颇多骂世之语。

道情·劝孝歌原文赏析-清代徐大椿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