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情(十首其五)作品原文
道情(十首其五)
郑燮
老书生,白屋中,说黄虞,道古风。
许多后辈高科中。
门前仆从雄如虎,陌上旌旗去似龙,一朝势落成春梦。
倒不如蓬门僻巷,教几个小小蒙童。
道情(十首其五)作品注释
(1)白屋:贫困人士所居房子,因不施彩,故曰白屋。
(2)黄虞:传说中的黄帝、虞舜两个帝王。
道情(十首其五)作品赏析
本首写老书生。郑燮笔下的读书人有两类:一类淡泊名利,不求闻达,以老书生为代表,是作者津津乐道的对象;另一类与其相反,是读书人中的败类,遭到作者的鄙视和讥讽。
作品开头四个短句,单刀直入来写老书生。他居住在白屋之中,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崇尚的是古圣先贤。他生活虽然简陋,清贫,寂寞,但却活得充实,自在。作者写老书生,抓住根本特点,通过居住条件和他言谈的内容,表现了老书生这样的读书人安分守己、淡泊处世的生活理想和做人志向,实际上,映现出作者自己的影子。接下来,他把笔锋一转,转入对另外一类读书人“许多后辈”的描写上。“许多后辈”四句,写这一类读书人迥异于老书生,他们一旦高中科第、平步青云,并不安分守己,往往是结党营私、作威作福。“门前仆从雄如虎,陌上旌旗去似龙”两句,就是对其穷形尽相地刻画。“雄如虎”写出仆从为虎作伥、助纣为虐的凶恶;“去似龙”写出跟班成群、爪牙遍地,一副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的样子。在刻画描写上,不仅和老书生的生活理想形成对比,而且为他们后边的结局埋下伏笔。作者久居官场,观察细致,对这一类祸害百姓、令人不齿、遭人唾弃的人物有着深刻的记忆,故而能刻画得如此形象,这是对官场上丑恶现象的深刻揭露和毫不留情地鞭挞。这一类人,不计后果,终究有失势倒霉的时候,“一朝势落成春梦”一句,便是对其结局的揭示。可见,具有虎势狼威、忘乎所以的“许多后辈”结局是悲惨的。正如作者所说:“今则不然,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做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产田。起手便走错了路头,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结尾“倒不如”两句,再回到老书生的生活方式上,这就是居于“蓬门僻巷,教几个小小蒙童”,从而度完自己的一生。这样平平淡淡地生活,岂不更好!正如孔子所谓:“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子罕》)实际上,这两句,既是劝世,也寄寓了作者淡泊名利、洁身自好、安稳处世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就此来看,作者已经有了厌倦官场、归隐乡间的情绪。
本篇作品在写法上很有特点,他把读书人分类进行对比,将他们各自的生活、处世之道和结局作了比较叙述和描写,不仅鲜明形象,更有警示教育作用。作品叙事简练,描述生动,特别是把“许多后辈”得意忘形的样子刻画得淋漓尽致,尤为精彩。
(李中合)
道情(十首其五)作者简介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兴化)人。早年落拓不遇,清高宗乾隆元年(1736)始中进士,曾做过范县、淮县知县。后称疾辞归,以鬻书画为生。其诗文同情人民疾苦,不拘格调,质朴泼辣。著有《郑板桥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