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涉调·耍孩儿】笠作品原文
【般涉调·耍孩儿】笠
颜鼎受
想云游路万重,弃儒冠戴箬蓬,何劳张盖人呼拥。
遮云掩日非常技,负笈披簑似老农,撑持那怕头颅痛!一任去青山绿水,受用他细雨斜风。
【般涉调·耍孩儿】笠作品赏析
这篇小令抒发了作者企慕归隐的情怀。
起首一句,即表达了作者对于功名无限的伤感与酸辛。中国古代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知识分子接受这种古训,一生都致力于修齐治平的理想。然而,从努力治学到功成名就,绝不是一条直线,其间充满了许多变数。作者将这种无法掌控的感受转化为一种形象的比喻。那一条接着一条,条条充满艰辛的路径,何时才能达到目的呀!
作者的这种感觉是来自他人遭际的教训,还是自己的亲身体会?仔细品味,选择“弃儒冠戴箬蓬”此一决定之前,必然是一名儒生。由此又可见,作者是在追慕功名的路上,经历了无数挫折之后,感悟到仕途“路万重”、太艰难,所以要选择归隐。这种人生选择确定之后,作者对功名仕进表现出了少有的轻松和旷达,对前呼后拥、张盖侍从的生活表达了决绝的态度。
然而,圣人古训言犹在耳,自小青灯孤卷时的誓愿也折磨着作者。就这样放弃了?他质问自己。在放弃与坚持之间,作者徘徊着、思考着。终于,他明白了,不是自己要放弃誓愿,也不完全是前途艰难,而是获取功名需要“非常技”。在这里,作者将仕途显达,比作“遮云掩日”,与前面称达官显贵之生活为“张盖人呼拥”一样,包含着对当时官场风气的一些不满。作者追求的功名仕宦,也与当时风气有很大差距。至于“非常技”到底是什么,作者没有说,也不必说。他自己无法进入那样一个群体,只能做一个圈子外面的人。对于社会现实,作者无力改变。他所能做的可能只是洁身自好罢了。于是,他终于决定归隐了,去过清贫的日子,披上簑衣,背着书箱,形容枯槁,像老农一样生活。再苦再艰难,他都要坚持下去。下定了这个决心,作者走出了徘徊迷茫,感觉无限轻松。未来的生活,青山绿水、细雨斜风,该是怎样的惬意啊!
这首小令中,作者虽然对官场生活有一些看法,但并没有完全放弃自己的追求。开篇的“想云游”,就是作者心声的真实流露。结尾设想的生活虽然“似老农”,然“负笈披簑”明明是读书人的归隐。这种设想,虽然说明作者不能像陶渊明一样切切实实投入农村生活,但同时表明作者对知识分子历史使命的坚持。这种情感渗入作品的行文中,就表现出一种想追求而又无奈、想放弃而又有些许执着的复杂情感。从这一点出发,小令写出了古代许多知识分子的共同感受,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刘林魁)
【般涉调·耍孩儿】笠作者简介
颜鼎受,字孝嘉,号初阳子。浙江桐乡人。诸生,生活于顺治前中期至康熙后期。幼受业于杨园,通经识诂。补学官弟子,入桂阳令幕。西南藩乱,入衡山为道士。久乃归里,事后母甚孝,学使者以德行旌其门,年六十五卒。著有《初阳山人渔鼓曲》1卷。《全清散曲》辑有小令27首,套数7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