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涉调·耍孩儿》芒鞋原文赏析-清代颜鼎受散曲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3 15:22

【般涉调·耍孩儿】芒鞋作品原文

【般涉调·耍孩儿】芒鞋

颜鼎受

走天涯似转蓬,水云乡无定踪,芒鞋轻峭随风送。

脚根稳著须前去,竟上昆仑第一峰。

悬崖撒手休惊恐!直走到山穷水尽,才见得海阔天空。

《般涉调·耍孩儿》芒鞋原文赏析-清代颜鼎受散曲

【般涉调·耍孩儿】芒鞋作品赏析

〔般涉调·耍孩儿〕是清代道情曲常用之曲牌。颜孝嘉曾入衡山为道士,其《渔鼓词》内容多宣扬道教教义,歌咏道士生活或对世人进行劝诫。《渔鼓词》中的小令大多是咏物之作,所咏之物则为道士的常用物或随身物,如瓢、笠、葫芦、如意、棕拂、蒲团、芒鞋、拄杖、长剑、孤琴、铁笛、渔鼓、围棋枰、采药篮、八卦炉、五明扇等。这首曲子就是一首咏物的小令,借歌咏芒鞋,描写道士游走云山远水的漂泊生涯,抒发了作者超脱达观的人生豪情。

这首曲子主旨很简单,是借咏物以传达事物消长变化、人生穷通否泰的哲理。首二句直叙浪迹江湖之生活,“走天涯”与“水云乡”对举,“似转蓬”与“无定踪”对举,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洒脱磊落的情怀。接下来的“芒鞋轻峭随风送”,化用宋苏轼《定风波》中的“竹杖芒鞋轻胜马”“料峭春风吹酒醒”等句意,既传达了江湖隐士的潇洒脱俗,也蕴涵了宠辱皆忘的苏轼式的人生智慧。“脚根”二句以夹叙夹议的手法,道出了一个人生哲理,即人只要立稳脚跟,谨慎前行,自然而然就能达到人生的高峰,无需刻意去追求。可见,“脚根稳著”“昆仑第一峰”明显带有比喻色彩。此外,昆仑山是道教的福地之一,金元时期盛行的全真教即发祥于此。因此,此处叙写既符合作者的道士身份,又隐含作者试图顺应自然无为而进,以达到道教高妙境界的理想。“悬崖撒手”喻指绝境,此句承接前文语意,意即人在高处时亦蕴含巨大的危险,人在得意时也就相当于到了人生的一个绝境。然而,当危机或绝境到来时,也同样蕴含着转机的因素,这就是“直走到”二句所要表达的双层意蕴:一是唐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然心态,二是南宋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穷通变化的哲理。这样,结尾三句以象征的手法进一步点明了意旨:人生祸福相倚,得失相存,逆顺境相生,故当以平常心待之。同样,最后三句也带有抒情主人公的某种理想,寄寓其对道士隐居生活的自我欣赏和祝愿。

此首曲子语意轻圆,醇厚有味,结构精整峭拔,语脉富有变化,是清代道情曲中的少数杰作之一。通观此曲,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比兴寄托的手法,借咏物以劝世;二是诗人以智者自居,不是以文人的身份在抒怀,而是以觉悟者的身份在启发世人。

(刘深)

《般涉调·耍孩儿》芒鞋原文赏析-清代颜鼎受散曲

【般涉调·耍孩儿】芒鞋作者简介

颜鼎受,字孝嘉,号初阳子。浙江桐乡人。诸生,生活于顺治前中期至康熙后期。幼受业于杨园,通经识诂。补学官弟子,入桂阳令幕。西南藩乱,入衡山为道士。久乃归里,事后母甚孝,学使者以德行旌其门,年六十五卒。著有《初阳山人渔鼓曲》1卷。《全清散曲》辑有小令27首,套数7套。

《般涉调·耍孩儿》芒鞋原文赏析-清代颜鼎受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