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度曲 忆枞阳道中看月作品原文
自度曲 忆枞阳道中看月
金农
前年独泛,九江船。
二更后,一声凉笛,把月吹圆。
团团,烂银盘,中央田地宽。
阿谁偷种婆娑树,散麝尘无数!
自度曲 忆枞阳道中看月作品赏析
人生中有无数美好的记忆,回想起这些人和事,总能将人带进美好的遐思。《忆枞阳道中看月》即是对美的回忆。
“前年独泛,九江船。”首句仅仅七字,点明回忆的时间、人物、地点和事件,笔墨最是精简。“二更后,一声凉笛,把月吹圆。”二更,为晚上九点到十一点,此时已是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孤舟在江上自荡,舟中人的笛子刚刚吹出一声凄清的腔调,月亮就从云中露出,仿佛是笛声把月亮吹圆一般。夜色、小舟、笛子、皓月、江水,共同建构了幽静、清雅又略带凄凉的曲境。
“团团,烂银盘,中央田地宽”写抬头看月。团团,圆貌。汉班婕妤《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团团”写月之形。“烂”,明而有光彩,形容月色的光亮。银盘,即银色的盘子。以盘喻月,前人已有之。唐李白《古朗月行》云:“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烂银盘”不仅仅写月之形,更突出的是月色的皎洁。“团团”“烂银盘”五字状天空皓月如在目前。“中央田地宽”仍写天上,以月为中心,故称月周围为中央。田地,为处所之意。结合上文,月亮直至半夜才变得团团,发出银光,那么当晚当是多云天气。因此,月亮虽然全部显露于天空,但只有其周围是明亮的,故而说“中央田地宽”。二更之前,月亮或被云层遮蔽,或只露半脸,当其完全暴露于天空时,带给人的是豁然开朗的感觉。此时抬头望月,自然觉得其比往日更圆、更亮,更美好。
“阿谁偷种婆娑树,散麝尘无数”写对月的遐想及赞美。婆娑,盘旋舞动的样子,“婆娑树”在这里指代传说中月宫高五百丈的桂树。“麝尘”即麝香般的粉尘。宋周密《恋绣衾·赋蝶》云:“粉黄衣薄沾麝尘。”周密《倚风娇近·填霞翁谱赋大花》云:“叶千重,麝尘轻染金缕。”“麝香”这里指桂花香。作者仰望月空,隐隐约约看见桂影婆娑,不禁发问:是谁在月中种下蟾桂呢?当然不会有答案了。作者巨笔一转,来写桂香,赞美月亮的无私。赞美月亮遍洒清光照亮人间很是常见,赞美月桂散麝尘无数则是别出心裁。看桂树、闻桂香,是在枞阳九江之上,还是在天上月宫?此时,作者早已为月色陶醉,不知有我。
《忆枞阳道中看月》是作者对记忆中美好时光的回忆,在表达上惜墨如金,字字珠玑。半夜三更,作者独自荡舟于江上,吹笛赏月。那舟,那水,那笛,那月,静谧清幽,闲淡飘逸,均无人间烟火味。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解释道情说:“道家所唱者,飞驭天表,游览太虚,府视八纮,志在冲漠之上,寄傲宇宙之间,慨古感今,有乐道徜徉之情,故曰道情。”金农自度曲《忆枞阳道中看月》不是道情,又是什么呢?
(兰拉成)
自度曲 忆枞阳道中看月作者简介
金农(1687—1764),字寿门,号冬心、金二十六郎、冬心先生等。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年受学于何焯,清高宗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未就。喜游历,足迹遍大江南北,晚年客居扬州。擅诗文,精书画,与罗聘、郑燮等并称“扬州八怪”。有散曲集《自度曲》,收小令55首,自创新体,风格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