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吕·香罗带》感怀原文赏析-清代徐旭旦散曲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3 15:12

【南吕·香罗带】感怀作品原文

【南吕·香罗带】感怀

徐旭旦

侧身天地,无限悲思;凭望云山,每成浩叹。

愁来莫遣,谁舒江上之心?恨有难堪,孰慰平原之目?壮怀沦落,百感俱生。

爰赋此词,以书伊郁。

〖香罗带〗青毡冷似铁,乱愁如织。

伤心万事皆瓦裂,叹飞蓬廿载风云劣。

只指望功名遂,瞻帝阙。

谁知老大鹑衣结![合]但见处处沧桑,也消不得我男儿一点血。

〖前腔〗男儿—点血,向谁分说?青衫脱却琴书辍,笑当初用尽广长舌,那里是抛壮志,甘霜雪。

出门满地生荆棘![合前]

〖醉扶归〗三间茅屋雎鸠拙,秦楼楚馆空抛撇。

本待淮阴拜将汉高兴,到做苏秦下第咸阳别。

[合]一从他日月去如梭,好教我魂梦寒如铁。

〖前腔〗世情反覆空寒热,谁人枉守西山节?只为王孙一去不归来,十年徒洒江东血。

[合前]

〖香柳娘〗叹花飞月缺,叹花飞月缺,中心如结,不怕他才子文心呕血。

看怀中抱璧,看怀中抱璧,一生心事,半明不灭。

[合]恨萧条蓬荜,恨萧条蓬荜,只见空囊羞涩,家无担石。

〖前腔〗任英雄豪杰,任英雄豪杰,何须哽咽。

也只是枉费鸡窗消息,怕风波忒劣,怕风波忒劣,又听得剑啸床头,呼天无极。

[合前]

〖尾文〗一番壮志须投笔,封侯酬愿知何日?正是春梦未成休话说。

《南吕·香罗带》感怀原文赏析-清代徐旭旦散曲

【南吕·香罗带】感怀作品赏析

这篇套曲作者怀着极其愤懑的心情,抒发自己仕途多艰、怀才不遇、流落他乡、穷困潦倒的无限感慨。作者科举之途不顺,成拔贡后,未能有进一步的发展,后以监理开河补八品县丞,时年已三十六岁。本篇约作于三十岁前后,写得苍凉愤激,哀怨忧郁,感人肺腑。

曲子正文前的骈文小序,略述作此套曲的缘起。正文部分由七支曲子组成,除尾声外,三个曲牌的曲子各重复一次。

徐公在正文前的骈文小序中就借用前人抒发悲怆情怀的名句来表达自身浪迹四方、怀才不遇的蹉跎情怀。其中“江上之心”借用了唐崔颢《黄鹤楼》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句,借其意表达思乡之情;而“平原之目”则引用了三国王粲的《登楼赋》:“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借此意说明道路坎坷,前途渺茫,自己内心抑郁。

作者在套曲开篇就用了“冷似铁”“愁如织”两个明喻,来直接表明自己抑郁愤懑的情怀。“老大鹑衣结”一句,可谓是作者抑郁愤懑情感淋漓尽致的表现。作者对自己的人生甚是担忧:年老了还是那样潦倒穷困。最后“消不得”一句,化简单平直的述说为具体生动、内涵丰富的意象,益见作者悲愤之激切。

紧接着,以顶针格衔接前曲,过渡非常自然。“向谁分说”与“当初用尽广长舌”,对比也极为鲜明。其中,“当初用尽广长舌”用“笑”来提起,更显出作者苦中作乐的悲凉。“出门”一句,脱胎于唐孟郊《赠崔纯亮》“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充满令人心酸的悲凉意绪。

作者自怜自艾的心态在〔醉扶归〕中,又渐进了一层。首先,用“鸠拙”比喻自己不善于经营生计。《禽经》说:“鸠拙而安”,它不善筑巢,占鹊巢而居,所以又叫拙鸟。而后,则用“苏秦下第咸阳别”借指自己客居他乡,处境艰难,作者悲凉的心境可见一斑。

此外,曲中“西山节”“江东血”引用了伯夷采薇和项羽兵败垓下的典故自喻远离故乡不得归以及仕途不顺。《史记·伯夷叔齐列传》载:伯夷、叔齐曾劝周武王不要伐纣,武王不听。天下归附周后,他们耻做周臣民,为了坚守节义,不食周粟,隐居西山,采野菜充饥。又《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在楚汉战争中失败,无颜见江东父老,在乌江自刎。

总之,作者在该套曲中怀着极其愤懑的心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流落他乡,穷困潦倒的无限感慨,写得苍凉激愤,哀怨忧郁,整套散曲明显带着作者羁旅的落魄情怀。

(黄菲菲)

《南吕·香罗带》感怀原文赏析-清代徐旭旦散曲

【南吕·香罗带】感怀作者简介

徐旭旦(1659—1720),字浴咸,号西泠,别署圣湖渔父,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五岁能诗,幼有神童之誉,清圣祖康熙十一年(1672)拔贡生,但屡应乡试不第,曾荐举博学鸿词。康熙年间由河督靳辅荐请特授监理,治理水患。康熙三十三年(1694)擢兴化县丞,后升知县,官至广东连平知州。著有《世经堂初集》及《灵秋会》杂剧、《芙蓉楼》传奇,散曲有《世经堂乐府》。今存小令34首,套曲50篇。

《南吕·香罗带》感怀原文赏析-清代徐旭旦散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