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水仙子》(二首其二)原文赏析-清代朱彝尊散曲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3 14:57

【双调·水仙子】(二首其二)作品原文

【双调·水仙子】(二首其二)

朱彝尊

半湖山上采樵夫,百步桥边垂钓徒,三家村里耕田父。

这生涯都不苦,要归与只便归与。

锦屏风苍崖红树,白雪滩金虀玉鲈,绿杨湾赤米青菰。

《双调·水仙子》(二首其二)原文赏析-清代朱彝尊散曲

【双调·水仙子】(二首其二)作品注释

(1)金虀玉鲈:即鲈鱼脍。相传隋炀帝巡幸江南,品尝此菜,觉得其味鲜美异常,鱼肉洁白如玉,虀料色泽金黄,连曰“美味”,从此鲈鱼脍享誉天下。后人常用此比拟精美的食物。

(2)赤米:据《南齐书》等记载赤米又名桃花米,是江南出产的劣质米。陆游《秋兴》云:“困储赤米枝梧饭,箧有青毡准拟寒。”

(3)青菰:即茭白。

【双调·水仙子】(二首其二)作品赏析

本篇所抒写的是鄙弃仕途、赞美归隐之情。首三句化用渔樵耕读的典故,既列举了农耕社会中三种最基本的生存方式,表达了归隐之意,同时又暗示厌倦官场之情。“半湖山”“百步桥”“三家村”三者本义都是指乡野寥落之地。渔樵耕读已经成为退隐的象征,“采樵夫”“垂钓徒”“耕田父”也成为文人表达自己归隐情趣的常用意象。下面两句便直抒胸臆,作者认为这些为达官贵人所鄙弃的乡野村夫的生活都不算辛苦,因为他们生活得自由、恬淡,没有名利场中“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穰穰蝇争血”(元马致远〔夜行船〕《秋思》)样的烦扰和辛劳。“要归与只便归与”语带调侃,有傲世的意味。

以上几句,作者已经对归隐生活作出充分的肯定,然犹嫌不足,接下来,就选择家乡最具特色的风景和时粮鲜蔬予以展现,从而坚定归隐的决心,同时也通过对家乡优美风景的描绘,对归隐后生活细节的刻画渲染隐居的乐趣。苍翠欲滴的山色上点染着丛丛枫树,犹如锦屏风一样使人陶醉。隐居生活除了自然环境的清新秀丽之外,更重要的是心情的闲适和衣食的俭朴。故而作者在结尾鼎足对的后两句把笔锋转向这两个方面。“白雪滩”“绿杨湾”泛指江南乡野随处可见的风景,鲈鱼、赤米、青菰既是江南特产,也是普通人家的常食之物。漫步在洁白似雪的沙滩,徜徉在绿杨蔽日的河湾,品味着家乡的特产鲈鱼脍、赤米、青菰等美味佳肴,这种安贫乐道、与天无争、与人无争的生活,谁不羡慕?显然,作者通过“苍崖红树”“金虀红鲈”等意象的叠加,既是对归隐生活的描述,也展现了一种沉浸在大自然中闲适自足的情趣。出仕与归隐是封建知识分子的出处大节,在“穷则独善其身”的原则下,很多人向往归隐,赞美归隐,把它看作是高风亮节的表现。结合作者的生平,显然,朱彝尊这首赞美归隐之作抒写真实、深刻。从开头对归隐的肯定,再到对归隐后生活的赞美,如果没有真情实感,恐怕是难以有这种心态的。

(魏强)

《双调·水仙子》(二首其二)原文赏析-清代朱彝尊散曲

【双调·水仙子】(二首其二)作者简介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chàng),号竹垞(chá),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圣祖康熙十八年(1679)应博学鸿词试,授检讨,纂修《明史》。康熙二十三年(1674)因故被劾降级,康熙三十一年(1692)告归乡里。朱彝尊早年以诗与王士祯并称“南朱北王”,词崇奉宋姜夔,为浙西词派之首;散曲或沉郁苍凉,或明丽流动,各有风致。著有《曝书亭集》等数百卷,散曲有《叶儿乐府》1卷。

《双调·水仙子》(二首其二)原文赏析-清代朱彝尊散曲

【相关阅读】

更多朱彝尊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