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枝儿】送别(七首选二)作品原文
【挂枝儿】送别(七首选二)
无名氏
送情人,直送到丹阳路。
你也哭,我也哭,赶脚的也来哭。
“赶脚的,你哭是因何故?”道是“去的不肯去,哭的只管哭。
你两下里调情也,我的驴儿受了苦!”
送情人,直送到河沿上。
使我泪珠儿湿透了罗裳,他那里频回首添惆怅。
水儿流得紧,风儿吹得狂。
那狠心的梢公也,又加上一把桨。
【挂枝儿】送别(七首选二)作品赏析
在《挂枝儿·别部四卷》中,冯梦龙接连收录了七首以“送情人”开头的《送别》小曲,这里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五首和第六首。
冯梦龙在上引第一篇的后面,有一段长长的读后感,最后是这样说的:“名为相爱,犹未若赶脚者之于驴也。妙哉!赶脚的也来哭,语诙而意讽。‘送情人’诸篇,此为第一。”愚以为这段话的最后一句是对的,在这七首“送情人”的作品中,该篇是为第一。但是,该篇之所以成为第一的关键,却并不在于“语诙而意讽”。实在话,该篇语言之诙谐的确是一大特色,但其中如冯梦龙所言是通过对“赶脚的”真正的心疼他的“驴”来讽刺现实中某些人“爱情”的虚假性,却未必是其特色。
那么,作者在一篇描写男女爱情的作品中何以突然楔入“赶脚的”之插科打诨呢?答曰:此“背面傅粉”法也。何谓“背面傅粉”法?先看一个例子:清曹雪芹、高鄂《红楼梦》第三十八回写林黛玉评价史湘云《供菊》诗曰:“据我看来,头一句好的是‘圃冷斜阳忆旧游’,这句背面傅粉。‘抛书人对一枝秋’已经妙绝,将供菊说完,没处再说,故翻回来想到未折未供之先,意思深透。”由此可知,所谓“背面傅粉”,就是在对某些情景的正面描写已颇为充分、似乎无可再写的情况下,干脆暂时不描写中心,而从侧面或反面来描写其他事物以反衬之,从而使中心情景的描写更为深透的一种艺术手法。这与绘画时利用同一画面中其他景物来衬托中心景物的手法是有相通之处的。本篇也是如此,题为《送别》,而正面写男女之间恋恋不舍的却只有一句“你也哭,我也哭”。接下去突然笔锋一转,大写特写赶脚的痛哭自己的驴儿受了苦。这就使得读者自然而然会发问:驴儿为什么受苦?答曰:因为一直骑在驴子身上的那人“不肯去”。再问:那人是谁?答曰:被送之人。再问:被送之人为什么“不肯去”?答曰:因为有人“只管哭”。再问:哭的是谁?答曰:送行之人。再问送行的和被送的为什么这样?答曰:他们不忍分别。再问为什么不忍分别?答曰:因为他们是“情人”。经过这样一连串的“逆推”之后,读者恍然大悟:作者大写特写“驴儿受了苦”,就是为了写“两下里调情”,而两下里无穷无尽的调情,正写了感情的深厚和离别的痛苦。这就是“背面傅粉”法的成功运用。
第二篇写“送别”也很别致,是步步紧逼的写法。背景是河边,当然抓住“水”与“船”大做文章。先写送别之人泪满衣襟,次写被送之人频频回望,这是第一层。再写“水儿流得紧,风儿吹得狂”,环境烘托,是第二层。最后突然加上一笔,“狠心的梢公也,又加上一把桨”,使送别的悲苦达到顶点。“梢公”哪里是用“桨”划在“水”上,分明是用“刀”划在送别者的“心”上!这种表现技法,古人称之为“加一倍写法”。所谓“加一倍”写法,其实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烘托垫衬。诚如清冯镇峦所言:“用垫衬加一倍写法,所谓写煞红娘正是写双文也。”(《聊斋志异·促织》夹批)依此类推,此处写煞“梢公”正是写透“离人”也。如此看来,本篇的“加一层写法”又与上一篇的“背面傅粉”法有相通之处。
(石麟)
【挂枝儿】送别(七首选二)作者简介
蒋琼琼,生卒不详,杭州名妓。据说清王端淑辑《名媛诗纬》中有关于她的序,今已不存。其现存之散曲,谢伯阳《全明散曲》辑有小令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