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宫·醉太平》(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原文赏析-明代散曲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3 13:55

【正宫·醉太平】(夺泥燕口,削铁针头)作品原文

【正宫·醉太平】(夺泥燕口,削铁针头)

无名氏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正宫·醉太平》(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原文赏析-明代散曲

【正宫·醉太平】(夺泥燕口,削铁针头)作品赏析

本篇出自李开先《词谑》,是讽刺贪婪悭吝之徒的佳作。

李开先云:“《醉太平》讥贪狠小取者,无名氏作。”这位佚名的作者通过种种尖酸刻薄的比喻,对那种为了蝇头微利而“奋斗”不已的贪小利者进行了辛辣而又诙谐的讽刺。

问题在于,什么是讽刺?一般认为,讽刺手法的成功运用具有以下要点:其一,讽刺对象必须具有真实性;其二,讽刺常常运用夸张手法,但“夸张”后的变形物象要为一般读者所熟悉;其三,在运用夸张手法进行讽刺时一定要注意掌握应有的“度”;其四,讽刺的最佳效果应该是出人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

本篇完全达到了上述四点要求。其一,篇中所讽刺的悭吝之徒,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罕见。他们的行为,或许没有达到曲中所写的那样“夺泥燕口”云云,但也相差不远。那些锱铢必较、雁过拔毛的人,想必每一位读者在日常生活中都会碰到。其二,本篇主要运用夸张手法进行讽刺,而且夸张后变形的七大物象全都为一般读者所熟悉。燕子与泥、针头与铁、佛像与金、鹌鹑与豌豆、鹭鸶与肉、蚊子与油,大家都曾经看到过或理会过。这样,就使得读者对作品有一种亲切感。其三,讽刺不是“谴责”,不是“谩骂”,而是要追求一种冷峻的幽默、夸张的调侃。要达到这种效果,关键就在于要掌握一个“度”,适可而止,不能夸张过度。就本篇而言,如果过分夸张——到蚂蚁口中夺泥、到芒刺尖上削铁、到陶俑脸上刮金、到蜂鸟嗉子寻豌豆、到螳螂腿上劈精肉、到跳蚤腹内刳脂油,那就不能令读者产生“可信度”了。通过夸张手法来进行讽刺,如果失去了读者的可信度,它的艺术生命也就趋向于零了。其四,本篇有两个在上述七大物象之外的关键句:“无中觅有”和“亏老先生下手”。而且,这两者之间是相互矛盾的。既然是“无中觅有”,那老先生又从何下手呢?但结果是,老先生真的下手了,而且取得了“辉煌”成果。这么一来,强烈的讽刺效果就油然而生了。一般人连想都不敢想的抠门“境界”,悭吝的“老先生”居然努力达到了。我们不得不佩服老先生是“贪狠小取”之极致!讽刺艺术所要达到的最佳效果是出其不意而又在情理之中。没有“出其不意”,读者会觉得寡然无味,缺乏刺激性;但如果仅仅是出人意料而不符合情理,则给人以有意寻找噱头的感觉,浅薄、做作,同样会失去艺术魅力。而本篇是成功的,它是夸张与讽刺有机结合的最佳范例。

(石麟)

《正宫·醉太平》(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原文赏析-明代散曲

【正宫·醉太平】(夺泥燕口,削铁针头)作者简介

蒋琼琼,生卒不详,杭州名妓。据说清王端淑辑《名媛诗纬》中有关于她的序,今已不存。其现存之散曲,谢伯阳《全明散曲》辑有小令6首。

《正宫·醉太平》(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原文赏析-明代散曲

【相关阅读】

更多佚名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