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吕·驻云飞】(三首其二)作品原文
南【中吕·驻云飞】(三首其二)
常伦
窗外青山,一段风光画里看。
野景情无限,野处身无患。
嗏,倦马已知还,幽谷清闲。
云本无心,风度西溪畔。
已矣,人间行路难!
南【中吕·驻云飞】(三首其二)作品赏析
这首小令应该是常伦被黜后的作品,写自己去职之后归隐田园的山林之乐和闲适之情。
说到归隐田园,我们马上联想到陶渊明。陶渊明无疑是中国古代第一位隐逸诗人,他的大量诗赋作品描写了他辞官归隐时的愉快心情、归田后悠然自得的乐趣,抒发了对宇宙和人生的感想。一千多年后的常伦正是受了陶渊明的影响与感染,写下这首小令即景抒情,表达自己对世事艰难、倦马知返,欲归隐林泉的感慨。
作者在曲中写道:“窗外青山,一段风光画里看。野景情无限,野处身无患。”是啊,放眼窗外,一派风光如画,这在喧闹的都市所看不到的山村野景,既可让诗人尽情欣赏,又免去了官场尔虞我诈、人事纠纷的骚扰侵害,确保身家平安。这样的境遇和心情,恰似陶渊明的挂冠去职,归隐田园,于是作者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写下了以下四句:“倦马已知还,幽谷清闲。云本无心,风度西溪畔。”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二句。常伦以“鸟倦飞”“云无心”自况以表明自己的心境。《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后初归家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恶浊现实的不满,描述了摆脱官场束缚、远道归来的喜悦心情和向往淳朴的田园生活的高洁情趣。此处常伦借陶赋来喻己应该说是恰到好处了。只不过在陶赋中是“倦鸟”,但在常曲中却改为“倦马”了。
常伦早年慷慨任侠,喜爱驰马击剑,本欲大展宏图,不料中途遭折,被黜而归,犹如马放南山,只得落寞林下。此处易“鸟”为“马”,很能说明常伦的性格志趣,亦表明他与陶渊明有同亦有异。
曲末云:“已矣,人间行路难!”汉魏六朝乐府民歌《杂曲歌辞》中有《行路难》篇目,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情。此处指人心险恶,世道艰难,做人不易。作者在此感叹人生,显然是他经历了宦海风波后有感而发,并表达了自己杜门谢客、绝意仕进、终老田园的决心。
(邹自振)
南【中吕·驻云飞】(三首其二)作者简介
常伦(1493—1526),字明卿,号楼居子,山西沁水人。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进士,官至大理寺评事。世宗嘉靖三年(1524)因罪罢官回乡。喜黄、老之学,又爱骑射击剑,因酒醉驰马堕水死。其散曲有《写情集》一卷,包括小令150余首,套数9套。内容除有宣扬炼丹求仙和闺情、景物外,前期作品主要表现奋发向上的用世之心和踌躇满志的勃勃之气;后期作品主要表现人生遭遇的不幸和厌恶官场而走向山林的避世思想。散曲风格多样,既有豪雄恣肆者,也有清逸朗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