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吕·谒金门》(六首其四)原文赏析-明代常伦散曲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3 11:29

【中吕·谒金门】(六首其四)作品原文

【中吕·谒金门】(六首其四)

常伦

爱闲的没权,揽权的不闲,两件儿曾经惯。

烟波名利大家难,更险似连云栈。

洒泪江州,行吟泽畔,笑黄犬东门叹。

总不如挂冠住山,到大来无灾患。

《中吕·谒金门》(六首其四)原文赏析-明代常伦散曲

【中吕·谒金门】(六首其四)作品注释

(1)挂冠住山:弃官归隐。唐孟浩然《游云门寄越府包户曹徐起居》:“迟尔同携手,何时方挂冠?”

(2)到大来:犹云“到头来”“反过来”“结果是”。

【中吕·谒金门】(六首其四)作品赏析

叹世与归隐的题材,元明二代几乎每个散曲作家都写过,常伦也不例外。

与诗词不同,散曲多用白描直说手法,即使写人写物,作者也往往站出来直接表态,加以批评咏叹,或发表议论。

曲子开头三句“爱闲的没权,揽权的不闲,两件儿曾经惯”,一开始便把“爱闲的”和“揽权的”加以鲜明的对比,前者“没权”,后者“不闲”,这两件事(“爱闲”即归隐,“揽权”即做官)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的,所以说“两件儿曾经惯”。

从常伦的一生看,他14岁即能文,作《笔山赋》,论者比之杜牧《阿房宫赋》。19岁举乡试第二,翌年登进士第,授大理寺评事。以酣狂谪寿州判,复庭詈御史,弃官而归。常醉衣绯衫,舞刀跃马,驰骋平林,颇多北方健儿气概。有司起为宁羌知州,不赴。后以乱流济河,马惊落水而死,年仅33岁。

这首小令显然写于常伦弃官归隐以后,呈现出奔放与豪迈的风格。此时他的创作豪爽恣肆,嬉笑怒骂,较少顾忌,这显然与他任侠使气、性格恣纵,“喜跅驰,不可羁勒”的品质有关。

“烟波名利大家难,更险似连云栈。”宦海风波、官场名利的争夺,对于像常伦这样的古代知识分子来说便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见(唐李白《蜀道难》)“连云栈”为古栈道名,在陕西汉中地区,为川、陕间的通道,全长有470里。元查德卿散曲〔仙吕·寄生草〕《感叹》:“如今凌烟阁一层一个鬼门关,长安道一步一个连云栈。”此处显然以“连云栈”比喻官场的险恶。

“洒泪江州,行吟泽畔,笑黄犬东门叹。”作者一连用了三个人物典故,从而使自己的观点更具有形象性,更具有说服力。第一个说的是白居易。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在送客湓浦口时,听到舟中有女子夜弹琵琶,遂作《琵琶行》,以抒其“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诗末云:“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洒泪江州”当用此事。第二个写的是屈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忠贞被谗,不被楚怀王所用,遭放逐,“游于江潭,行吟泽畔”(《楚辞·渔父》),最后自沉汨罗江。第三个典出《史记·李斯列传》:李斯在临刑前,“顾谓其中子曰:‘吾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作者在此显然通过白居易、屈原和李斯的遭遇,进一步说明官场“更险似连云栈”,从而点明与肯定了他的结论:“总不如挂冠住山,到大来无灾患。”从而去追求属于他的自由自在的狂放生活。

描写叹世与归隐,是前人写作的传统主题,但此曲对比鲜明,用事恰切,词语俊朗,仍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邹自振)

《中吕·谒金门》(六首其四)原文赏析-明代常伦散曲

【中吕·谒金门】(六首其四)作者简介

常伦(1493—1526),字明卿,号楼居子,山西沁水人。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进士,官至大理寺评事。世宗嘉靖三年(1524)因罪罢官回乡。喜黄、老之学,又爱骑射击剑,因酒醉驰马堕水死。其散曲有《写情集》一卷,包括小令150余首,套数9套。内容除有宣扬炼丹求仙和闺情、景物外,前期作品主要表现奋发向上的用世之心和踌躇满志的勃勃之气;后期作品主要表现人生遭遇的不幸和厌恶官场而走向山林的避世思想。散曲风格多样,既有豪雄恣肆者,也有清逸朗丽者。

《中吕·谒金门》(六首其四)原文赏析-明代常伦散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