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宫·端正好》闻惊原文赏析-明代刘良臣散曲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3 11:21

【正宫·端正好】闻惊作品原文

【正宫·端正好】闻惊

刘良臣

〖端正好〗胡骑扰边疆,胡说传寰宇。

葫芦提不辨贤愚。

野狐精惑定明官府,胡厮攘修城堡。

〖滚绣球〗那里有经国谋?那里有安远图?怎能勾防奸御侮?乘机的甚似强胡。

这壁厢眼模糊,那壁厢嘴骨都,都恁般糊涂兀鲁,平白地惊怪传呼。

焚烧积聚真良策,紧闭城门是丈夫,羞惭杀廊庙江湖。

〖叨叨令〗书生每弄笔头翻故纸不知务,姑自里泥陈迹信讹言胡张主。

本是个太平乡安乐土不须虑,扰的那城市中乡村里不停住。

兀的不笑杀人也么哥,兀的不恼杀人也么哥,谁是个文武才干城将斯民牧!

〖脱布衫〗传报的不论实虚,施行的不管川陆。

献策的胡言乱语,听声的手忙脚聚。

〖小梁州〗正是那鹤唳风声与草木,兀的不唬杀秦苻!人伦天道本同途,无古今,不必骂令狐。

公见如今在在无禾黍,但相逢都是嗟呼。

又遇着狼虎群,烟尘聚,愁风怨雨,百姓每怎安居?

〖煞尾〗若说那兴岚一带临边处,本是胡儿出没区。

只恐怕城门火殃及池内鱼,更不道虎豹关那忧他黔地驴!汾水霍山界大郛,地利天时尽有馀。

说起那人和更可虞,比不得寻常弄簿书。

只把义棠口东西牢守筑,莫舍却好藩篱卫户宇。

纵胡马长驱,见了这险阻,也须索寻出路;顾回头,思量他酋主。

《正宫·端正好》闻惊原文赏析-明代刘良臣散曲

【正宫·端正好】闻惊作品注释

(1)葫芦提:糊里糊涂。

(2)野狐精:犹狐狸精,比喻胡言乱语迷惑人心者。

(3)胡斯攘:胡乱主张。

(4)嘴骨都:撅着嘴不说话貌。

(5)兀鲁:言语不清貌。

(6)姑自里:妄自。泥:拘泥。张主:主张。

(7)干城:干,盾;城,城郭。后以干城喻将领、栋梁之才。牧:指官吏治政。

(8)大郛:大的外城。

(9)可虞:可以忧虑。

(10)酋主:部落首领。

【正宫·端正好】闻惊作品赏析

纵观刘良臣的散曲作品,其写田园风光之作清新可喜,表达了他处污泥而不染、洁身自好的心境;其写边境、讽时事之作则最具现实意义,表达了他对世事民瘼的关切与忧虑。题名〔正宫·端正好〕《闻惊》的套数就是这样的一篇作品。这篇套数借当时常常误传边警造成一片混乱,以及作者所贡献的御边良策,讽刺了明武宗正德、世宗嘉靖年间边防腐败、军政无能的社会现实。

先看首支曲子〔正宫·端正好〕。一开篇作者就把镜头拉到北方边境:“胡骑扰边疆,胡说传寰宇。”外族进扰,打到边塞,兵临城下,一时间各种传言沸沸扬扬,传遍国内。霎时间各种主张糊里糊涂分不清谁对谁错,而善于胡言乱语迷惑人心者,则怂恿官府慌乱中赶快修筑城堡,以便御敌:“葫芦提不辨贤愚,野狐精惑定明官府,胡厮攘修城堡。”

〔滚绣球〕一曲,作者一连提出三个疑问:“那里有经国谋?那里有安远图?怎能勾防奸御侮?”面对骚扰边疆的北方游牧民族,官府竟拿不出治国良策,拿不出安定边疆的长远计划,拿不出抵御外族进扰的措施对策。朝廷大臣和当权者“甚似强胡”,他们“这壁厢眼模糊,那壁厢嘴骨都,都恁般糊涂兀鲁”,似乎视力模糊,装聋作哑,或者撅着嘴不说话,或者如此这般,遮遮掩掩,言语不清。面对军情,他们束手无策,只是“平白地惊怪传呼”!若说他们有办法,那便是“焚烧积聚真良策,紧闭城门是丈夫”。何等无能!何等腐朽!

〔叨叨令〕一曲嘲讽迂腐的书生只会“弄笔头翻故纸”不知时务,还在城乡间胡说八道,无事生非,弄的社会不太平,对国家毫无益处。

〔脱布衫〕一曲讽刺朝廷上下一片忙乱,皆是无能之辈。

〔小梁州〕一曲,“正是那鹤唳风声与草木,兀的不唬杀秦苻!”据《晋书·谢玄传》载,东晋时,秦主苻坚率众号称百万,列阵淝水,谢玄等率精兵八千渡水击之,秦兵大败,“闻风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后用来形容惊慌疑俱或自相惊扰。令狐在今山西临沂西南,春秋时晋国之地,晋曾大败秦师于此。“闻惊”的结果,造成草木皆兵,“相逢都是嗟呼”“又遇着狼虎群,烟尘聚,愁风怨雨,百姓每怎安居?”

〔煞尾〕一曲,作者提出了他的“御边之策”。刘良臣是山西人,自然对这一地区的地理形势、山川陆地非常熟悉。曲中写道:“若说那兴岚一带临边处,本是胡儿出没区。只恐怕城门火殃及池内鱼,更不道虎豹关那忧他黔地驴!”兴岚一带,指今山西兴县、岚县一带,地处山西西北的吕梁山区。“城门火殃及池内鱼”,喻无端受牵连而遭遇灾祸。“虎豹关”,喻关山雄伟坚固。“黔地驴”,指本领有限之人,见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为此,作者提出利用汾水、霍山等大自然的天然屏障与“人和”的有利条件,修筑好东西交通要塞“义棠口”的御边主张:“汾水霍山界大郛,地利天时尽有馀。说起那人和更可虞,比不得寻常弄簿书。只把义棠口东西牢守筑,莫舍却好藩篱卫户宇。”汾水是山西的最大河流,由北向南纵贯山西;霍山位于今山西霍县东,是山西中南部的大山。自然,“汾水”“霍山”就是阻挡胡人南下的最好屏障。“义棠口”则在今山西介休西汾水上,为交通要道。作者最后不无得意地指出:“纵胡马长驱,见了这险阻,也须索寻出路;顾回头,思量他酋主。”面对这雄关险塞、湍急大川,敌人只能悬崖勒马,北归草原部落。

通读全曲,作者述边警,讽无能,刺军政,呈良谋,俨然是西汉贾谊的《治安策》!从写作风格上看,刘良臣散曲或清新明丽,或本色豪放,或豪丽掺用,不拘一格。刘良臣是北方人,其曲南北兼作,而以北曲为主。他在《西郊野唱引》中说:“正德以来,南词盛行,遍及北塞,北曲几泯”“世顾以为胡乐而鄙之”,但他认为北曲“得天地之正气,为中原之正声”,因而他坚守北曲慷慨豪吟之体。

(邹自振)

《正宫·端正好》闻惊原文赏析-明代刘良臣散曲

【正宫·端正好】闻惊作者简介

刘良臣(1482—1551),字尧卿,号凤川,山西芮城人。明孝宗弘治十四年(1501)举人,数上公车不第。授扬州通判,廉政不阿,有政声。后改官平凉。又数年,因以直道忤当路,遂告归家居。著有《凤川先生文集》三卷、《克己示儿编》一卷、《凤川壮游记》二卷,合辑为《刘凤川遗书》。另有散曲集《西郊野唱北乐府》,辑有小令82首,套数3套。

《正宫·端正好》闻惊原文赏析-明代刘良臣散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