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吕·寄生草】夏日园林漫赏(四首)作品原文
【仙吕·寄生草】夏日园林漫赏(四首)
刘良臣
竹径摇风翠,榴花喷火红。
合欢朵朵绯罗供,杏梅个个黄金莹,椒聊颗颗明珠迸。
且向这柳杨阴里听鸣蝉,怎能勾梧桐枝上栖丹凤。
山远横眉黛,云低拥画屏。
草铺芳径风光净,渠停汲水天光映,葵倾晓日恩光盛。
不虑他平泉庄终为势家夺,刚道是濂溪草那得人争竞。
细草留连坐,浓阴积渐移。
闲云野鸟如嬉戏,遥岑远岫相依倚,茅檐金屋何迢递。
赢得这凉风嘉树畅幽怀,忘了那乘轩拥队夸豪毅。
方道是园林好,更那堪风景奇。
云边雨意油油坠,眼前吟料般般备,个中物理头头会。
曲成欲共鸟声歌,醉来高枕石头睡。
【仙吕·寄生草】夏日园林漫赏(四首)作品赏析
这四首〔仙吕·寄生草〕,均抒写夏日园林生活的乐趣,表达了对功名富贵的轻蔑。
从东晋陶渊明开始,古代士人普遍开始追求遁迹田园、啸傲山林的生活。园林即是自然的镜像和缩影,为雅好山水者提供了一个虚静悠远的空间。醉心在园林中的文人已经浑然忘我,抛开了仕途烦恼,园林成了他们的生活之所,也是他们的精神游牧之地,是他们寄托理想、陶冶性情的对象。
第一首,作者以浓彩重墨,极力描绘了盛夏园林的景物和生活,充满热爱舒适惬意的闲居生活的情趣。是啊,翠竹青青,榴花火红,“合欢朵朵”,“椒聊颗颗”,杏梅满枝……且在这柳杨阴里听鸣蝉,胜似那梧桐枝上栖丹凤,多么怡然自得的一幅田居乐趣图!
第二首,作者由近及远,由内到外,叙写园林远处的天空云彩、山川景色:“山远横眉黛,云低拥画屏。草铺芳径风光净,渠停汲水天光映,葵倾晓日恩光盛。”这似乎是作者站在高楼远眺所见的景物。园林而外,四周有数不尽的山,无穷际的水。随着视野的不断开阔,作者又由远及近,由外到内,回到了眼前的园林:“不虑他平泉庄终为势家夺,刚道是濂溪草那得人争竞。”联系作者因以直道忤当路、遂告归家居的人生经历,可知他对官场黑暗、宦海风波深有了解,甚至产生厌倦情绪,从而对朴实单纯的田园生活产生了热烈的向往之情。
“濂溪”,当指北宋思想家周敦颐,因晚居庐山之北麓,尝建濂溪书院,故人称其为濂溪先生。周敦颐有《爱莲说》一文,云“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称莲“花中君子”。周敦颐之书院亦有丘山溪壑、亭轩楼阁,刘良臣此处以“濂溪草”自诩,自然也是借此表达自己身在世俗又超越世俗、追求自由的生命状态和人生境界。
第三首,作者由远眺联想又回到了夏日园林。树荫浓郁,坐卧细草,让人流连忘返:“闲云野鸟如嬉戏,遥岑远岫相依倚,茅檐金屋何迢递。”好一幅美丽的园林夏景图!宋王安石罢相隐居后,有一首描写其私家园林半山草堂的《菩萨蛮》词:“数家茅屋闲临水,单衫短帽垂杨里。今日是何朝,看予度石桥。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可以说,园林为古代文人在仕、隐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心理的方式,开门而出仕,闭门而归隐,在出仕与入仕之间,文人可谓进入了自由的境界。所以作者最后二句说:“赢得这凉风嘉树畅幽怀,忘了那乘轩拥队夸豪毅。”远避“红尘”的退隐,并没有使自己消沉,而是可以“畅幽怀”。“凉风嘉树”意谓快乐。战国屈原《橘颂》有“后皇嘉树”语。“乘轩拥队”句则是嘲笑、讽刺那些追求功名富贵之人。“豪毅”本指豪放不羁、有毅力之人,此处反其意而用之。
第四首极写园林之乐:“方道是园林好,更那堪风景奇。”实际上,古代文人笔下的园林成了表达主体笑傲山林的情志以及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弥漫着浓浓书卷气的古典园林,成了文人对理想生存方式的追求。寄情园林不仅是一种淡化小我、排忧解郁的调节方式,而且是他们明哲保身的从政态度,更是士大夫重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作者无不得意地写道:“云边雨意油油坠,眼前吟料般般备,个中物理头头会。”以至于“曲成欲共鸟声歌,醉来高枕石头睡”。在一派扑朔迷离的园林景色中,他感悟到人鸟共歌、荣枯生死浑然一体、高枕无忧、守常处顺的人生哲理。
以上四首小令,从不同角度引导人们漫赏夏日园林,见证作者隐逸生活的乐趣。作者紧紧抓住了夏天的特征,并且选用了具有代表性的景色,加以细腻的描写,使园林中的物象在作者的阐释中无处不含有机锋道心,流香余韵扑鼻而来。全曲通俗而有情趣,既潇洒清高,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生动形象,在亦雅亦俗、不文不俗之间。曲调健捷袅娜,韵律和谐优美,不失为一组思想、艺术兼美的佳作。
(邹自振)
【仙吕·寄生草】夏日园林漫赏(四首)作者简介
刘良臣(1482—1551),字尧卿,号凤川,山西芮城人。明孝宗弘治十四年(1501)举人,数上公车不第。授扬州通判,廉政不阿,有政声。后改官平凉。又数年,因以直道忤当路,遂告归家居。著有《凤川先生文集》三卷、《克己示儿编》一卷、《凤川壮游记》二卷,合辑为《刘凤川遗书》。另有散曲集《西郊野唱北乐府》,辑有小令82首,套数3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