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弦才罢醉蛮奴,酃醁馀香在翠炉出自皮日休《春夕酒醒》,诗词原文是:四弦才罢醉蛮奴,酃醁馀香在翠炉。夜半醒来红蜡短,一枝寒泪作珊瑚。
【作品原文】
《春夕酒醒》
皮日休
四弦才罢醉蛮奴,酃醁馀香在翠炉。
夜半醒来红蜡短,一枝寒泪作珊瑚。
【译文注释】
〖译文〗
伴酒的乐声停了,赴宴的人们散了;诗人不胜酒力,醉倒了。当他一觉醒来,那翡翠色的烫酒水炉,还在散发着诱人的香味。诗人睁开蒙眬睡眼,呵,照明的红蜡已经烧短了,剩下那么孤零零的一枝,若明若暗地闪烁着微弱的光。蜡脂融化着,点点滴滴,象凄凉的眼泪,不停地流,凝聚起来,竟化作了美丽多姿的珊瑚模样。
〖注释〗
⑴夕:日落的时候。
⑵四弦(xián):指琵琶,因有四根弦,故称。这里代指音乐。
⑶罢:停止。
⑷蛮奴:舞姬,婢仆。
⑸酃醁(línɡ lù):一作“酃渌”,美酒名。酃,地名,在今湖南省;醁,美酒。
⑹馀(yú):通“余”,残留。
⑺翠炉:翡翠色的水炉。
⑻蜡:蜡烛。
⑼寒泪:凄凉的眼泪。
⑽珊瑚:一种海生圆筒状腔肠动物,颜色鲜艳美丽。
【赏析】
〖赏析〗
该诗表面上写诗人酒醒后刹那间的观感,实为一首咏史怀古诗。晚唐年代,对于历史的鉴戒,一般人的感觉已很迟钝了,而作者却有意重提这一教训,意味深长。
“四弦才罢醉蛮奴,酃醁馀香在翠炉”,诗从“四弦才罢”、蛮奴醉倒落笔,不正面描写宴会场面,但宴会气氛的热烈,歌伎奏乐的和谐悦耳,朋友们举杯痛饮的欢乐,诗人一醉方休的豪兴,无不透过语言的暗示作用流露出来,给人以想象酒宴盛况的余地。这种侧面透露的写法,比正面直述既经济而又含蓄有力。“蛮奴”上着一“醉”字,煞是妙极:既刻画了诗人畅饮至醉的情怀,又表明酒质实在醇美,具有一股诱人至醉的力量;这“醉”字还为下文的“醒”渲染了醉眼蒙眬的环境、气氛。当诗人一觉醒来,“翠炉”的酒气仍然扑鼻,“馀香”诱人。这个细节,不仅写出了酃醁质量高、香味历时不散的特点,而且点出了诗人嗜酒的癖性。在古代,不得志的正直之士,往往和酒结下不解之缘。这里,诗人虽只暗示自己嗜酒,但却掩饰不住内心的愁。手法可谓极尽含蓄、曲折之能事。
“夜半醒来红蜡短,一枝寒泪作珊瑚”,诗的后两句,写酒醒所见景象:“短”字,绘出红蜡残尽的凄清况味;“一枝”,点明红蜡处境孤独;“寒泪”的形象则使人仿佛看到那消融的残烛,似乎正在流着伤心的泪水。诗人运用拟人手法,不仅把“红蜡”写得形神毕肖,而且熔铸了自己半生凄凉的身世之感,物我一体,情景交融。这时作者已进入中年,壮志未酬,人生道路正像这一枝短残了的红蜡。
将这首中举后写的《春夕酒醒》与诗人得第前写的另一首诗《闲夜酒醒》作比较,会发现风格上的迥异。两首诗同是写酒后醒来孤独之感,但与“朴涩无采”,语言清新的《闲夜酒醒》相比,《春夕酒醒》却完全是另一种风格。“四弦”的乐声,酃醁的“馀香”,“翠炉”“红蜡”的色彩,“珊瑚”的美丽多姿,辞藻华丽,斐然多彩,正表现出“才笔开横”、文辞“奇艳”的艺术特色。
此诗以议论为主,在形象思维、情韵等方面较李商隐《隋宫》一类作品不免略逊一筹;但在立意的新奇、议论的精辟和“翻案法”的妙用方面,自有其独到处,仍不失为晚唐咏史怀古诗中的佳品。
【创作背景】
《春夕酒醒》是晚唐诗人皮日休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通过写诗人酒醒后刹那间的观感,来咏史怀古,也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愁苦情绪,物我一体,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