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吕·寄生草》读史有感(二首其二)原文赏析-明代康海散曲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3 11:05

【仙吕·寄生草】读史有感(二首其二)作品原文

【仙吕·寄生草】读史有感(二首其二)

康海

千株柳,二顷田。

疏狂果遂男儿愿。

功名怕入麒麟殿,糟糠且耐这穷酸面。

披头跣足有余欢,吟风弄月情何倦。

《仙吕·寄生草》读史有感(二首其二)原文赏析-明代康海散曲

【仙吕·寄生草】读史有感(二首其二)作品赏析

这首小令题为《读史有感》,虽不能推断具体是为谁人的事迹而发感慨,却可以认为,一方面是作者有感于政治险恶,忠臣难遂其志而发;另一方面是因为疏狂男儿脱离官场,放纵性情而作。

所谓“千株柳,二顷田。疏狂果遂男儿愿”,是说男儿满怀壮志入仕,却遭遇坎坷,于是弃官归去,家有千株柳树,二顷田地,完全可以啸傲其间,这才遂了疏狂男儿的本愿。

接下来“功名怕入麒麟殿”,“怕入”二字却道出了一种特别的心态。读书男儿,本来都是想成就功名的,也都想像汉代苏武等人那样作为功臣把画像存入麒麟殿中,但当功名无法实现的时候,他们不仅不想入麒麟殿,而且怕入麒麟殿了。因为那样他们会付出太大的身心牺牲,会得不到自己向往的自由。而“糟糠且耐这穷酸面”,表达的意味也很深微。“糟糠”意指贫贱之妻。“穷酸”意指功名未遂、处于穷酸之中的文人。这似乎是在告诫自己的贫贱之妻:我没有给你带来荣华富贵,还是一介穷酸书生,你且忍耐我这穷酸之面吧。

最后两句“披头跣足有余欢,吟风弄月情何倦”,一方面描画归田之后散发赤足的形象,一方面叙述吟风弄月的行径,还声称此中“有余欢”,于此“情何倦”,在归隐生活的沉醉里,感慨的其实还是政治之颠倒,人生之不平,只不过像许多的同类诗词曲赋一样,化不平为超脱,变愤慨为庆幸罢了。

(苏涵)

《仙吕·寄生草》读史有感(二首其二)原文赏析-明代康海散曲

【仙吕·寄生草】读史有感(二首其二)作者简介

康海(1475—1540),字德涵,号对山,别署沜东渔父、浒西山人、太白山人。武功(今陕西武功)人。明孝宗弘治十五年(1502)殿试第一,授修撰。武宗正德初年,刘瑾乱政,因与康海同乡,且慕康海之才,欲招致之,但康海不肯趋就。后因刘瑾事免官,乃放浪形骸,以山水词曲自娱,有《康对山先生集》。曲作存《沜东乐府》二卷及杂剧《中山狼》《王兰卿》二种。现存小令255首,套数42套。

《仙吕·寄生草》读史有感(二首其二)原文赏析-明代康海散曲

【相关阅读】

更多康海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