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调·黄莺儿》失题(十二首其十二)原文赏析-明代唐寅散曲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3 10:58

南【商调·黄莺儿】失题(十二首其十二)作品原文

南【商调·黄莺儿】失题(十二首其十二)

唐寅

秋水蘸芙蓉,雁初飞山万重,行人道路佳人梦。

朝霜渐浓,寒衣细缝,剪刀牙尺声相送。

韵叮咚,谁家砧杵,敲向月明中。

《商调·黄莺儿》失题(十二首其十二)原文赏析-明代唐寅散曲

南【商调·黄莺儿】失题(十二首其十二)作品注释

(1)牙尺:用象牙或兽骨制作的尺子。

(2)砧杵(zhēn chǔ):这里指的是捣洗衣料的意思,亦作“碪杵”。砧:捣衣用的垫石。杵:捣衣用的棒槌。

南【商调·黄莺儿】失题(十二首其十二)作品赏析

此曲首二句为起兴之笔。露水冰凉,打湿芙蓉,眼前的凄清秋景让女子避之不及,黯然神伤。她深深体味到孑然一身的悲愁,对远方情郎的思念也愈加深重。于是,她不由地将视线转向天际,翘首以盼。然而,初飞的鸿雁、重重的远山,一切只会让她忧伤的心绪更添相思的寂寥,以至乎魂牵梦绕,寝食难安,睡梦中亦满是心上人奔波旅途的身影。“朝霜渐浓”,感于物候的她将这眷眷思情进一步转化为爱的行动,“寒衣细缝”,一针一线间无不寄寓着对游子的厚意真心。“谁家”二句,化用的是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中的句子:“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由缝制寒衣的举动联及远处传来的月下捣衣之声,是女子自身情感的推己及人与放大升华。可见,曲中的孤寂相思不单为一己之幽情,亦乃普天下旷夫怨女们的共同心声。

曲中的情境设置富有层次感,空间转换流畅自然,既具视觉效果,又不乏听觉上的渲染,虚实结合,雅俗相宜,颇具意趣。曲中的情感抒发亦随着结构层次的逐步递进而不断深化,篇末由个别推及广众,便使女子个人的相思之苦折射出人性的普遍意义,尤显真挚深切,很能打动读者。

不同于唐伯虎多数曲作的绮艳,以上五支曲子的风格清丽疏朗。曲中常借取诗词中一些惯见的意象,或通过化用前人的经典诗句来表达女子的相思情怀,鲜明地体现出曲体雅化的创作倾向。

(李柯)

《商调·黄莺儿》失题(十二首其十二)原文赏析-明代唐寅散曲

南【商调·黄莺儿】失题(十二首其十二)作者简介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别署六如居士,南直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孝宗弘治十一年(1498)南京应天府乡试解元。弘治十二年(1499)会试,因科场舞弊案牵连入狱遭黜。放归后,致力于绘事,以“江南第一风流才子”自居。唐寅诗、文、词、曲、书、画兼善,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合称“吴中四才子”,又与沈周、文徵明、仇英称“明四家”。有《六如居士全集》,其散曲今存小令50首,套数20套。明王骥德《曲律》称其小令“斐亹有致”。

《商调·黄莺儿》失题(十二首其十二)原文赏析-明代唐寅散曲

【相关阅读】

更多唐寅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