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调·山坡羊》秋兴原文赏析-明代文徵明散曲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3 10:51

南【商调·山坡羊】秋兴作品原文

南【商调·山坡羊】秋兴

文徵明

远涧风鸣寒漱,落木天空平岫,清霜遍野篱落重阳后,沉醉休。

黄花可破愁,陶潜宿草埋荒甃,千载风流人送酒。

堪酬,高吟庾亮楼;堪羞,频添宋玉愁。

《商调·山坡羊》秋兴原文赏析-明代文徵明散曲

南【商调·山坡羊】秋兴作品注释

休:语气助词,罢了。

南【商调·山坡羊】秋兴作品赏析

“悲秋”是中国古代文人睹物伤怀的传统情结。战国宋玉《九辩》云:“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是为后世文人悲秋之滥觞。唐杜甫晚年作七言律组诗《秋兴》八首,亦多苍凉悲壮之慨。文徵明的这支小令虽与杜诗同名,却一改悲秋的老调,表达的是一种闲远旷达、逍遥洒脱、意兴盎然的秋日情怀。

前三句写秋景的高远疏阔。秋风瑟爽,带来了远山之中寒涧漱石的声籁。萧萧落木中,天高地阔,霜野漫漫,远处的峦岫历历可见。在如许的大笔勾勒之后,作者的视野由浩远的涧流、山野收回到篱落之间。恰如东晋陶渊明《九日闲居》所云:“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在这重阳前后的秋日里,何不追步先贤雅意,饮酒采菊,以销百愁?“陶潜宿草埋荒甃,千载风流人送酒”,写的就是作者心中的陶渊明形象。“宿草”即隔年生的草,《礼记·檀弓上》曰:“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后以“宿草”借指墓地或人已谢世多时。“甃”(zhòu)在这里指坟墓的垣壁。“千载”句则化用了典故,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载:“王弘为江州刺史,陶潜九月九日无酒,于宅边东篱下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未几,望见一白衣人至,乃刺史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而后归。”陶公的墓地早已宿草丛生,荒凉不堪,然其风流雅事却被后人传为佳话。作者心驰神往的那好闲乐隐、通脱达观的陶公情怀也正是天高气爽、菊香浮酒的秋日给予他的切身感受。这一感受在作者声情并茂、褒贬分明的总结性表述中展露得淋漓尽致:“堪酬,高吟庾亮楼;堪羞,频添宋玉愁。”“高吟”句用东晋庾亮掌故。按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载:“庾太尉(亮)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音调始遒,闻函道中有屐声甚厉,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许人步来,诸贤欲起避之。公徐云:‘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因便据胡床,与诸人咏谑,竟坐,甚得任乐。”此南楼故得名庾亮楼。作者正是要像东晋的庾亮一样,和乐酬唱,赋秋意之高远,而对于宋玉式的悲秋自悼,则以之为羞。

此曲雅化的趋向十分明显,语词精炼,典实较多,意境清雅,其风格与市井文艺的通俗趣味相差较远。最后四句运用对偶手法,并将两种截然不同的秋日感兴及作者的相应态度一一作出对比,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李柯)

《商调·山坡羊》秋兴原文赏析-明代文徵明散曲

南【商调·山坡羊】秋兴作者简介

文徵明(1470—1559),原名璧,字徵明,以字行,更字徵仲,别号衡山。南直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尝九赴乡试未中,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以岁贡荐授翰林院待诏。世宗立,预修《武宗实录》,侍经筵,嘉靖六年(1527)乞病归。徵明诗宗白居易、苏轼,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他与唐寅、祝允明、徐祯卿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称“明四家”。著有《甫田集》三十六卷及《青溪寇轨》等。《明史》有传。徵明今存小令5首,套数4套,多题情之作,风格清丽淡雅。

《商调·山坡羊》秋兴原文赏析-明代文徵明散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