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仙吕·醉罗歌】闺情(四首)作品原文
南【仙吕·醉罗歌】闺情(四首)
王九思
雨催雨催花枝放,风送风送鸟声长。
花鸟无情为谁忙,都来到咱心上。
花枝开尽,也不见郎。
鸟声啼彻,也不见郎。
一春消息成虚旷。
厌厌病,暗暗伤,闲庭无语对斜阳。
懒绣懒绣鸳鸯带,倦整倦整凤凰钗。
斜倚纱窗上心来,还不了相思债。
何时花下,笑看杏腮。
何时灯下,笑脱绣鞋。
逐朝倚定门儿待。
辗转望,做意猜,楚天云雨暗阳台。
有情有情灯花报,频听频听鹊声高。
试挽乌云隔簾睄,恰正是他来到。
一春间阔,都在此宵。
两情欢结,都在此宵。
碧天明月团圆照。
低低问,慢慢学,千金一刻莫虚抛。
北山北山石常烂,东海东海水曾干。
此情若比海和山,今世里成姻眷。
石头烂也,情离较难。
水波干也,情离较难。
苍天万古为公案。
休孤负,莫浪攀,交人容易可人难。
南【仙吕·醉罗歌】闺情(四首)作品赏析
古人写情,常常处于奇怪的两端。写到端庄处,仿佛个个都是道学先生,凛然不可侵犯;写到热烈处,却又常常可以不顾一切,描摹曲尽,令现代人读了都要难为情。而古人写情事的这两端,在明人身上有着极为特殊的表现,现在我们可以用王九思的这几首曲作来做一个例子。
本组曲题名《闺情》,写的就是闺中女子的种种情感。第一首“雨催雨催花枝放,风送风送鸟声长”。这既是写景物,同时也是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雨催花枝,风送鸟啼,这应该正是一年春光初放之时。万物复苏,人的心灵也随着自然的节奏波动起来。“花鸟无情为谁忙,都来到咱心上。”花鸟无情,空自忙碌,可它们的忙碌却引动了闺人的情思。闺人为何烦恼呢?原来是因为“花枝开尽,也不见郎”“鸟声啼彻,也不见郎”。空有这鸟语花香,却无人可以共赏,怎不让人伤怀!“一春消息成虚旷”,这春天里的良辰美景就这样耗费掉了。“厌厌病,暗暗伤,闲庭无语对斜阳。”因相思而颓丧,因颓丧而伤情,独立庭前,默默地看着春日的斜阳慢慢坠去,这情景真是“我见犹怜”了。
第二首接着写闺中人物的相思之态以及内心活动。“懒绣懒绣鸳鸯带,倦整倦整凤凰钗。”一个“懒”字,一个“倦”字,精确地传达出了人物内心的百无聊赖。“斜倚纱窗上心来,还不了相思债。”易安居士有词云:“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一剪梅》)这涌上心头的一段挥之不去的相思当真是难偿难解。“何时花下,笑看杏腮。何时灯下,笑脱绣鞋。”接下来的两句更深入闺人的内心,描写得也更加直白。“笑看杏腮”,是指两人在花下深情相视;“笑脱绣鞋”,更是二人同入罗帷的前奏。而两个“笑”字,更是表达了一种从内而外的喜悦。由于这本是闺人内心中的私人幻想,所以一切不必装腔作势,扭扭捏捏,诗人在这里用一种率直的笔法,营造出一种艺术上的真实。“逐朝倚定门儿待。辗转望,做意猜,楚天云雨暗阳台。”“逐朝”,意犹天天,每日里倚着门辗转相望,好动人的一段闺中痴情。
第三首,笔调一转,这日日的幻想忽然变成了现实,一片烦恼终成喜悦。“有情有情灯花报,频听频听鹊声高。”人言灯花爆时心里的梦想可以成真,如今果然如此,连喜鹊都高叫着来给报喜了。“试挽乌云隔簾睄,恰正是他来到。”那病恹恹的闺人高兴地挽起了头发,兴冲冲地奔到簾前一望,果然是那个朝思暮想的他来了。“试挽乌云”是一放,极写闺中人内心的兴奋;“隔簾睄”是一收,“隔簾”说明了闺中人的克制,更强调了其女性身份。“一春间阔,都在此宵。两情欢结,都在此宵。”两句写尽了两情之热烈,而描写的对象也转入了屋簾之内。“间阔”,意为久别。慰藉这一春来久别的寂寞全在这一宵之中,达成两情的欢爱完满也同样在这一宵之中。“碧天明月团圆照。低低问,慢慢学,千金一刻莫虚抛。”碧天上圆月悬空,它似乎也在为我们的团圆作见证。柔声低语,着意温存,皆因相会得来不易,故不得不加倍珍惜。
第四首写欢会之后二人的对语,而此时的对语,自然最多的还是誓言,这本身恰形成爱情对于肉欲的超越。“北山北山石常烂,东海东海水曾干。此情若比海和山,今世里成姻眷。”二人相对盟下誓愿,二人此生愿结为连理,今生此情恰如山海。“石头烂也,情离较难。水波干也,情离较难。苍天万古为公案。”就算是水枯石烂我们的感情也不会改变,这一切完全可以由苍天来作证。“休孤负,莫浪攀,交人容易可人难。”正因为人生相交容易称意难,所以我们更要慎重交结,不要彼此辜负。
王九思这四首曲受民间创作影响很大,其写情之直接大胆,既不同于大多数文人词,也不同于士大夫所创作的多数曲,而是和《挂枝儿》《山歌》等民歌相类似。明代文人往往对民歌有所关爱,王九思也是其中的一个。在其他的一些曲作中王九思常常夸大其洞彻世事、忘事忘情的一面,但是通过此组曲我们却可以看出,他心中其实一样存在着对于感情的细腻感受。正因为其出发点是纯正的,故其作品虽涉性而不淫邪,虽涉情而不低俗,我们读其作品虽惊讶于其大胆,但却绝不会认其为浅薄。
(刘竞飞)
南【仙吕·醉罗歌】闺情(四首)作者简介
王九思(1468—1551),字敬夫,号渼陂,别号紫阁山人、碧山野叟。陕西鄠县(今陕西户县)人。明孝宗弘治九年(1496)进士,选庶吉士,后授检讨。武宗正德四年(1509),升任吏部考工员外郎,后至郎中。旋因刘瑾案受牵连被贬为寿州同知。复被论,勒致仕。日以诗词曲文自娱。王九思与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等号“前七子”,为有明一代复古潮流中颇有影响之文人,而其在散曲、戏剧方面的创作成就,更为许多其他的文人所不及。九思所作有《渼陂集》及《续集》《碧山乐府》《碧山续稿》《碧山新稿》《南曲次韵》及杂剧《中山狼》等。谢伯阳《全明散曲》收其小令448首,套数38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