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水仙子带过折桂令】归兴作品原文
【双调·水仙子带过折桂令】归兴
王九思
一拳打脱凤凰笼,两脚蹬开虎豹丛,单身撞出麒麟洞。
望东华人乱拥,紫罗襕老尽英雄。
参详破邯郸一梦,叹息杀商山四翁,思量起华岳三峰。
思量起华岳三峰。
掉臂淮南,回首关中。
红雨催诗,青春作伴,黄卷填胸。
骑一个蹇喂儿南村北垅,过几处古庄儿汉阙秦宫。
酒盏才空,鼾睡方浓。
学得陈抟,笑杀石崇。
【双调·水仙子带过折桂令】归兴作品注释
掉:《全明散曲》作“棹”。
【双调·水仙子带过折桂令】归兴作品赏析
此曲按内容推断,可能是写于王九思最终离开官场之前或之后不久。“一拳打脱凤凰笼,两脚蹬开虎豹丛,单身撞出麒麟洞。”作者一开始便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孤胆英雄独自搏杀的激烈画面。“凤凰笼”“虎豹丛”“麒麟洞”本都是囚禁威迫英雄之所,但英雄却“一拳打脱”“两脚蹬开”“单身撞出”,我们在为英雄暗捏一把汗的同时,也不得不暗赞英雄之神勇。但我们随后便发现这“虎豹丛”等等原来并非实写,乃是比喻。“望东华人乱拥”,“东华”,本为东华门之简称,明清两代中央官署设于东华门内,故可指代朝廷。作者一道出此二字,我们马上就明白了他的“虎豹丛”是指什么了。官场上争名夺利,你争我抢,阴谋百出,朝廷中那些弄权小人之歹毒凶狠岂不又在虎豹之上?“紫罗襕老尽英雄”。“罗襕”,本指官服,按官阶高下而颜色不同。“紫罗襕”代表着一种比较高的官阶等级。这半句既承又转,既承上句说明官场的求名逐利使人青春空耗壮志消歇,又将意脉引向下面的退隐之思。既然功名利禄总是使人空老,我们又该如何呢?“参详破邯郸一梦,叹息杀商山四翁,思量起华岳三峰。”到如今,“我”早已经看透了官场上的出将入相实在不过是邯郸一梦,忍不住要为那不甘于终生老于林下的“商山四翁”叹息,转而思想起那“华岳三峰”来了。“邯郸一梦”的典故无需多说。所谓“商山四翁”,即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又称“商山四皓”。此四人皆秦末隐士,避秦乱隐于商山,年皆八十有余,因须发皓白,故以“四皓”名。汉初,高祖刘邦曾召之,不就。然后来终因张良之计而出山辅佐太子,使太子得不废。此处作者用“叹息杀”三字,其意盖为四皓不能终老林泉以全隐士之节而惋惜(叹息又有羡慕之意,亦可讲通。如按羡慕解,句意就变成羡慕商山四老的隐居生活了,则此四老晚年出山之事皆忽略不计)。何为“华岳三峰”,说法不一。一说“三峰”是指莲花、玉女、松桧三峰。然据《山西通志》卷八:“华岳三峰,芙蓉、明星、玉女也。”同卷又引宋祝穆《方舆胜览》:“按芙蓉即莲花,明星、玉女疑是一名。”则“华岳三峰”之说一时尚难统一。好在这里“三峰”作何解释并不妨碍我们的理解,要知道,其实“华岳三峰”所代表的只不过是一种理想中的山林生活而已。
既然“思量起华岳三峰”,马上就作出反应。“掉臂淮南,回首关中”,“掉臂”,本不顾而去之意,但用在此处,却很容易造成理解上的歧义,因为“掉臂淮南”既可以理解成“掉臂离开京城往淮南而去”,又可以理解成“从淮南掉臂而返”。相应地,“回首关中”就既可以理解成是“回首望关中”,又可以理解成是“回首向关中”。这两种理解哪种对呢?仅凭这一句我们还无法判断。我们在这里先留下一桩悬案,看后面的文字能不能为我们提供答案。
“红雨催诗,青春作伴,黄卷填胸。”这是写离开官场之后的生活。作者既是文人,当然胸中尽是书卷。而在红花细雨芳草春日的陪伴下,作者当然要诗思如泉涌。此三句本是所谓的鼎足对,三句可以彼此成为对仗,而“红雨”“青春”“黄卷”三个词,更在我们的眼前调出一片明艳的色彩。“骑一个蹇喂儿南村北垅,过几处古庄儿汉阙秦宫。”既然朝事已不相干,作者自然是一身自由,可以骑着牲畜去村南村北闲游,去秦宫汉阙瞻仰。读到了这里,我们的眼前不禁一亮,前面的问题似乎有了答案:秦汉两代,都是以西北为其政治中心,所谓的秦宫汉阙当然是指西北一带的秦汉古迹。再加上我们所知的王九思于明武宗正德七年(1512)回到故乡鄠县的史实,我们终于可以完全确定作者所说的“掉臂淮南,回首关中”是指从淮南离开,回到关中去。只不过,作者在此时提到的秦宫汉阙对于其本人来说已经变成了纯粹的历史记忆,不再代表什么政治上的丰功伟绩了。“酒盏才空,鼾睡方浓”这一句很容易使我们想起以酒成名的刘伶,醉与睡代表的并不是愚昧糊涂,相反,这代表着一种“名士风度”。“学得陈抟,笑杀石崇。”这最后一句则表明了作者最终的人生态度。陈抟为宋初著名道士,元剧有《陈抟高卧》写其拒绝宋太祖征召之事,故其向为弃世独立之代表。而石崇本为晋代富豪,一生穷奢极侈,备极荣华,然终不免丧身刑场。两者相较,作者自然学陈抟而笑石崇。贪富贵而亡身,石崇的经历正可催人警醒。
王九思的散曲,不乏文采而多豪气,于起收转折之际常可见出作者之高风俊骨。本曲虽写归乡,却激情奔放而不委靡颓废,正是作者创作风格之代表。
(刘竞飞)
【双调·水仙子带过折桂令】归兴作者简介
王九思(1468—1551),字敬夫,号渼陂,别号紫阁山人、碧山野叟。陕西鄠县(今陕西户县)人。明孝宗弘治九年(1496)进士,选庶吉士,后授检讨。武宗正德四年(1509),升任吏部考工员外郎,后至郎中。旋因刘瑾案受牵连被贬为寿州同知。复被论,勒致仕。日以诗词曲文自娱。王九思与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等号“前七子”,为有明一代复古潮流中颇有影响之文人,而其在散曲、戏剧方面的创作成就,更为许多其他的文人所不及。九思所作有《渼陂集》及《续集》《碧山乐府》《碧山续稿》《碧山新稿》《南曲次韵》及杂剧《中山狼》等。谢伯阳《全明散曲》收其小令448首,套数38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