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折桂令】隐居(八首其一)作品原文
【双调·折桂令】隐居(八首其一)
彭泽
傍林泉寻一处庄窠,儿女们孝顺爷娘,兄弟们敬重哥哥。
买几只壮健的黄牛,耕几顷膏腴好地,种几样得利的田禾。
办了粮纳了税其馀著我,争了名夺了利一任由他。
病叶辞柯,倦鸟投窝。
谢了烟尘,离了风波。
【双调·折桂令】隐居(八首其一)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避世归隐之曲,作者以隐居之恬静闲适、超凡脱俗,曲折地表达了对官场尔虞我诈、钩心斗角的不满,从而萌生了全身避祸、过自由自在生活的念头,寄托着作者极为深沉的悲愤和无奈。
首先,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个适意的隐居之地,这里有清泉流淌,茂林环绕,庄园坐落其中,儿女孝顺,兄弟关系融洽,自己安享天伦之乐。放眼望去,宅旁美景如画,可赏可玩;身边家人陪伴,亲热温馨。孩童嬉戏,爷娘怡然自得。无萦怀之愁绪,有开心之乐趣。曲文一开头,就呈现出一幅泉清林茂、心顺意遂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一个“寻”字,表明作者对这种生活追求的执著与坚定。“窠”,原指鸟兽昆虫的窝。“庄窠”(kē),就是庄宅、家园的意思,反映了作者要像鸟兽昆虫那样给自己筑一个窝。“买几只壮健的黄牛,耕几顷膏腴好地,种几样得利的田禾”,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春天赶着壮健的黄牛,耕种肥沃的土地;等到金秋时节,收获能够卖得好价钱的农作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再不用在红尘中曲意逢迎,不用在浊世里蝇营狗苟;再不管他人的善恶是非,不管时代的兴衰更替。全靠个人的双手创造适意生活,这是何等舒心惬意啊!这三句曲文中的作者仿佛只是一位沉醉于田园风光的诗人,一味地抒发自己的胸怀,表达自己的理想。但紧接着笔锋一转,“办了粮纳了税其馀著我,争了名夺了利一任由他”,写作者只想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不受干扰的适意生活,即使给朝廷缴粮纳税也不在乎。让那些喜欢追逐名利的人竞争去吧,追逐名利有什么意思呢?到头来还不是自己受伤害!这不是他不反抗,而是无奈和绝望,读来令人鼻酸。“病叶辞柯,倦鸟投窝”,写为官受的打击和迫害实在太多了,冷枪暗箭,防不胜防,自己就如同生病的树叶从枝柯上凋零、飞累了的鸟儿想回窝一样啊!自己已没有能力去抗争、去较量了,从体力到精神都很疲惫。面对这种境况,该怎么办呢?“谢了烟尘,离了风波”,还是远离这个烟尘缭绕、风波起伏的是非之地吧!
从表面看,作者显得十分豁达乐观,颇有“运有穷通,宽着心胸。一任君王,一任天公”(梁寅〔双调·折桂令〕《留京城作》)的隐士气度。但是,如果仔细品味,便可发现自蕴深意。彭泽少随外祖父段坚学习,刻苦勤奋,期待长大施展才华,建功立业,可是由于遭受政敌诬陷,竟被革职,想有作为而难有作为,无意隐退又不得不隐退。将田园风光写得越美好,作者内心的抑郁愤懑便越深沉。这是作者在人生失意时表现出来的一种非常无助而又无奈的悲叹和哀鸣!
(李占鹏张志峰)
【双调·折桂令】隐居(八首其一)作者简介
彭泽(1459—1530),字济物,号兑庵、幸庵。兰州(今甘肃兰州)人。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进士,授工部主事、刑部郎中。历任徽州知府、河南按察使、太子太保、左都御史、兵部尚书,总督四川、湖广、陕甘军务。一生严明威猛,清忠正直,谥襄毅。善诗词,工书法,著述颇丰,今多佚。《明史》有传。谢伯阳《全明散曲》辑有小令25首,套数1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