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吕·上小楼】乐闲(十首其三)作品原文
【中吕·上小楼】乐闲(十首其三)
彭泽
家住在青山岭头,何处也金章紫绶。
闲来时戏一会山猿,听一会林鸟,玩一会沙鸥。
月满楼,酒满瓯,良宵清昼。
我比那做官的少了些僝僽。
【中吕·上小楼】乐闲(十首其三)作品赏析
《乐闲》共十阕,约写于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作者65岁致仕归家、复起遭谗、削职为民的晚年,每阕均紧扣题目,反复咏叹了作者归隐乐闲的无限情思。此处所选第三阕首先描述作者摒弃高官显爵,远离官场,避世归隐,把家安在青山岭上,早已淡忘了昔日佩带金章紫带的显赫和威风。闲暇无事,便逗耍山猿,倾听林鸟鸣唱,欣赏沙鸥翔集,表现了“甘分作渔樵伴侣”(彭泽〔南仙吕入双调·沉醉东风〕《西津别业漫兴》之一)的闲适心态与隐逸情怀。紧接着作者又以良宵楼头望月、白昼满杯饮酒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赏心乐事,逐一展示了“闲适”生活的实际内容。末尾一句作者特别强调“做官的”,暗示了自己的隐居者身份。“做官的”时常会面临各种纠缠不清的“僝僽”,僝僽(chán zhòu),即烦恼忧愁,而作者比他们“少了些僝僽”,也就意味着多了些闲适,多了些快乐,而这些闲适、快乐正是从辞官隐居后闲云野鹤般的优游自在的生活中得来的,这对作者来说正是求之不得、深感庆幸的事。作者通过末尾一句,把隐居和做官作了比较,使乐闲的主题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
叶德均《读曲小纪》指出:“彭氏原非曲家,于散曲致力不深,除非有志于曲,故借此以发泄其牢骚抑郁而已。”又说:“夺官于已显之后以示无心禄利。”(《戏曲小说丛考》卷上)叶德均所说正是彭泽散曲归隐乐闲主题产生的原因之一,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根据彭泽散曲曲词,如“破家儿一场飘荡”“那一个名利场不遭奇祸”“真是贵人非贵闲人贵”以及对陶渊明的企羡来看,他对官场沉浮的认识的确是刻骨铭心的,不是简单的发泄牢骚、排遣抑郁。因此,彭氏散曲中的归隐乐道主题当是他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而此首表现尤为典型。
(李占鹏张毓洲)
【中吕·上小楼】乐闲(十首其三)作者简介
彭泽(1459—1530),字济物,号兑庵、幸庵。兰州(今甘肃兰州)人。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进士,授工部主事、刑部郎中。历任徽州知府、河南按察使、太子太保、左都御史、兵部尚书,总督四川、湖广、陕甘军务。一生严明威猛,清忠正直,谥襄毅。善诗词,工书法,著述颇丰,今多佚。《明史》有传。谢伯阳《全明散曲》辑有小令25首,套数1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