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庆东原》秋夜见扇上荷花影时有悼亡之戚(四首其一)原文赏析-明代杨廷和散曲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3 10:27

【双调·庆东原】秋夜见扇上荷花影时有悼亡之戚(四首其一)作品原文

【双调·庆东原】秋夜见扇上荷花影时有悼亡之戚(四首其一)

杨廷和

花容艳,月色娇,谢嫦娥影出天然俏。

枝头翠翘,波间步摇,风前舞腰。

虽是在掌中擎,恨不展眉头笑。

《双调·庆东原》秋夜见扇上荷花影时有悼亡之戚(四首其一)原文赏析-明代杨廷和散曲

【双调·庆东原】秋夜见扇上荷花影时有悼亡之戚(四首其一)作品赏析

此曲前三句简略地勾勒了月下荷花的动人风姿。“花容艳”是正面概括荷花的美丽,“谢嫦娥影出天然俏”则写荷影在月光下的娇俏,作者由花写及花影,不仅呼应了标题,而且使所描绘的画面呈现出朦胧的美感,予人想象的空间。曲子接下来进一步具体地状写荷花的风采。作者笔下的荷花是一位风姿绰约的美人,美人在波间款步,不由得令人联想到三国曹植《洛神赋》中的动人描写:“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一阵风起,荷花迎风摇曳,如美女翩翩起舞,身段袅娜,舞姿曼妙,煞是动人!“风前舞腰”一句极为生动,将美人腰细、善舞、惹人怜惜等特点鲜明地呈现了出来。“虽是在掌中擎”一句将曲中的美女比作汉代的赵飞燕,以凸显其倾国倾城之姿。相传赵飞燕身轻如燕、舞艺精绝,汉成帝曾令宫女手托水晶盘,令其立于盘上歌舞助兴。此曲末句写美女凝愁,与题中“悼亡之戚”相应。

此曲描写扇上荷花尤其是荷影之美,通篇采用拟人手法。以美人喻花或以花喻美人,此类手法皆无甚新奇,但此曲在比附联想时能抓住荷花的特色与神韵,集中表现荷花在朦胧月光中的姿态美,描摹既不质实,也不隔膜,作者对表现对象的把握还是比较到位的。

(庄逸云)

《双调·庆东原》秋夜见扇上荷花影时有悼亡之戚(四首其一)原文赏析-明代杨廷和散曲

【双调·庆东原】秋夜见扇上荷花影时有悼亡之戚(四首其一)作者简介

杨廷和(1459—1529),字介夫,号石斋,四川新都人,杨慎之父。官至礼部尚书,明武宗正德七年(1512)出任首辅。世宗嘉靖三年(1524)因“大议礼”忤帝意被遣归故里,嘉靖八年(1529)病逝于四川新都。有《杨文忠公三录》《石斋集》《乐府余音》传世。

《双调·庆东原》秋夜见扇上荷花影时有悼亡之戚(四首其一)原文赏析-明代杨廷和散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