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折桂令】纸墨笔砚(四首其二)作品原文
【双调·折桂令】纸墨笔砚(四首其二)
杨循吉
捣玄霜模质如圭。
妙用神胶,配炼松煤。
古昔名家,廷珪手造,价与金齐。
管城子生借力,楮先生咫尺难离。
磨起临池,香雾霏霏。
草隶真行,一任闲挥。
【双调·折桂令】纸墨笔砚(四首其二)作品赏析
此首曲子题咏“文房四宝”之一的墨。起首一句描述了墨的色泽、质地与形状。墨色深黑似玄霜,形质则如同上圆下方的圭玉。二、三句告诉读者墨是用胶料和松烟制成的。四至六句介绍了古代的名墨“廷珪”。“廷珪墨”为南唐墨官李廷珪所制,故名。此墨坚如玉,纹若犀,宋以来推为第一。明郎瑛《七修类稿·事物四·廷珪墨》云:“李廷珪之墨,形制不一,有圆饼龙蟠而剑脊者,有四浑厚长剑脊而两头尖者,又有如弹丸而龙蟠者,皆用金泥,但传久模糊或贳而无者矣。原墨一料用珍珠三两、玉屑一两,捣万杵而成,故久而刚坚不坏。”由此可知,作者认为“廷珪”“价与金齐”,此言不虚。七、八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墨与笔、纸之间休戚与共的关系。“管”为笔,“楮”(chǔ)即纸。唐韩愈在《毛颖传》中称笔为“管城子”,呼纸为“楮先生”,此处沿用韩愈之说,将墨、笔、纸三者拟人化,指出笔须借助于墨,方可书字绘图,纸须赖笔墨,才能记录人事,承载文化,三物关系真可谓“咫尺难离”。末四句称述了墨的伟大功用,揭示了墨的非凡灵性。在墨意的挥洒流动、墨香的沉潜荡溢中,各家各体的书法如百花竞艳,各逞风流,无论草、隶、抑或真、行。
(李柯)
【双调·折桂令】纸墨笔砚(四首其二)作者简介
杨循吉(1458—1546),字君谦,又字君卿,别号南峰山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宪宗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授礼部主事。好读书,藏书甚富,善病,为上司所厌,辞官归,结庐支硎山下,年仅三十一岁。明武宗正德皇帝驻跸南京,召赋《打虎曲》,称旨。每扈从,辄在御前承旨,作乐府、小令,然不授官,视之若伶优,循吉以为耻,请放还。晚岁落寞,愈加坚僻自好,寄食以卒,自为圹志。著述颇丰,有《松筹堂集》等。其散曲,今存小令24首,套数7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