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吕·寄生草】(二首)作品原文
【仙吕·寄生草】(二首)
朱瞻基
赛烂漫三春景,称清和四月天。
绿杨烟罩绒丝线,彩莲水映红妆面,翠芭蕉风飐青箩扇。
林泉尽日好流连,池塘长夏宜清遣。
有郁馥荷香度,看微茫野色连。
几行鹭印平沙遍,一群鱼跃清波浅,数声樵唱西山远。
茸茸芳草紫骝嘶,阴阴乔木黄鹂啭。
【仙吕·寄生草】(二首)作品赏析
此曲写初夏景致。第一首的头二句交代了时间。“三春”一般有二意,或指农历的正月、二月与三月,这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春”“仲春”“季春”,是谓“三春”;或指春天的第三个月,即“季春”(暮春)。此处当指前者。三春景致,绚丽烂漫,一月赛过一月。“清和”乃清明暖和之意,四月当属初夏,其天气清明和煦。接下来作者便聚焦于几种颇具代表性的景物来具体描绘夏日风景。“绿杨烟罩绒丝线”写杨柳青青,如烟似线;“彩莲水映红妆面”写红莲与水中之倒影相映,如美女临江顾盼;“翠芭蕉风飐青箩扇”写翠绿的芭蕉似青箩扇,因风摇晃。最后两句是作者的总结:“林泉”与“池塘”都是长夏消闲的好去处,不妨流连驻足。这首曲子的结构十分类似于唐王维的《山居秋暝》:首联交代时间,颈联与颔联则展开描写,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乃总结之语。当然,此曲在描写方面还是很有特点的:“罩”“映”“飐”等动词的使用较为精当,显然经过了作者的仔细推敲;作者又充分调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段,着力表现景物的姿态与色泽,使所写之景致一片绚烂明艳,非常符合夏日的特色。
第二首曲子仍是描写夏日风光。曲子开篇即从嗅觉入手,写荷香馥郁,“度”字用得颇具想象力,令人似乎感受到了荷香阵阵、随风而至的情景。荷香既然“郁馥”,想必荷塘在近处,而下一句“看微茫野色连”写眺望野色,茫茫一片,则是从远处着笔。“几行鹭印平沙遍,一群鱼跃清波浅”又将镜头拉回至近处,写沙滩鹭印、鱼跃清波,写“鹭印”而不直接写鹭本身,自然可以给读者留下更大的想象空间。接下来的“数声樵唱西山远”,写西山传来的樵夫的歌声渐渐远去,或许天色渐晚,樵夫正担柴回家。此句与末二句皆是从声音着眼进行描绘。末二句的遣词用字依然十分考究,“嘶”与“啭”用以形容紫骝与黄鹂倒也寻常,但“茸茸芳草”与“阴阴乔木”则准确地凸显了夏日景致的特色。此二句写马嘶与鸟鸣,其实不无以动写静的效果,与南朝梁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异曲同工。总之,这首曲子善于从不同的感官层面来描写景物,注重远近镜头的变换与动静之景的结合,在语言上则十分注意锤炼字词,作品对夏日景致的表现还是较为成功的。
(庄逸云)
【仙吕·寄生草】(二首)作者简介
朱瞻基(1398—1435),明仁宗长子。仁宗洪熙元年(1425)即位,年号宣德,为明朝第五位皇帝,庙号宣宗。他在位的十年间,明朝的政治经济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其统治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著有《御制乐府》一卷,今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