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吕·金字经》喜舍弟昌明至(四首)原文赏析-明代李昌祺散曲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3 09:51

【南吕·金字经】喜舍弟昌明至(四首)作品原文

【南吕·金字经】喜舍弟昌明至(四首)

李昌祺

雨意斑鸠唤,春光杜宇催,刚得相逢怎便回?旋刍新醅。

同欢会,饮干休厮推。

门掩斜阳暝,檐垂静夜长,儿女灯前笑捧觞。

尝,满杯清更香。

怀宜放,醉呵能几场。

瓦釡芹羹美,磁瓯茗饮清,垂老天伦喜合并。

听,两三归雁声。

鸣相应,感咱同气情。

白丁留迹少,红甲迸畦稠,淡泊相看不强求。

休,老身今自由。

心无疚,随意度春秋。

《南吕·金字经》喜舍弟昌明至(四首)原文赏析-明代李昌祺散曲

【南吕·金字经】喜舍弟昌明至(四首)作品注释

(1)《全明散曲》注云:“‘回’字下有缺字。”据后三曲可知,所缺有二字,其中有一字当单独成句并押韵。

(2)丁:《全明散曲》作“下”,据《四库全书》本改。

【南吕·金字经】喜舍弟昌明至(四首)作品赏析

这组小令题为《喜舍弟昌明至》,却是从“舍弟昌明”的告别写起。“雨意斑鸠唤,春光杜宇催”,在一片动人的春光当中,“舍弟昌明”忽然来访,春色加上亲情,这使得作者的整个身心都不由自主地激动起来。“舍弟昌明”在短暂的造访之后便要起身告辞,这怎么可以呢?作者急忙劝阻:“刚得相逢怎便回?”真正的欢会还没开始呢!主人赶紧叫人过滤好新酿的酒,摆好酒席,准备和客人一饮千杯。

接下来的第二、第三首曲子写二人欢饮交谈的情景:斜阳慢慢从门外落下,夜幕悄悄降临,四外人声渐静,但是室内却是一片欢欣热闹的景象。儿女们笑着向前捧觞祝寿,兄弟二人的话也越说越多。品着杯中的美酒,不由得想起人生短暂,感慨这样的痛快豪饮究竟能有几回。“瓦釜芹羹美,磁瓯茗饮清”,所餐所饮以及所用的器具都称不上奢侈豪华,但是作者却毫不在意,作者最高兴的乃是自己在暮年能够拥有父子兄弟团聚的天伦之喜。言谈之间,天空中忽然有两三声雁叫传来,声声和鸣,主人笑谓昌明道:这雁似乎也是感动于你我兄弟的声气相应呢。

第四首曲子似乎还是在写对话,但实际上,它已经成为作者心灵的独白。“白丁留迹少”,盖隐唐刘禹锡《陋室铭》“往来无白丁”之意,而“红甲迸畦稠”一句则用唐皮日休《访重元寺元达种名药诗》“雨涤烟锄伛偻赍,绀牙红甲两三畦”诗意。交朋种药,这即是作者目前的生活;而“淡泊相看不强求”,这便是作者目前的心态。这两句隐隐包含着作者对于自己一生的总结:功名富贵早已退出作者的视野,作者目前所拥有的,乃是一种阅尽风雨之后的恬淡自然。既然已经摆脱了功名利禄的牵绊,生命自然便会回复到它原初的自由状态。“心无疚,随意度春秋”,参透生命玄机的作者不仅可以纵身于大化之中,而且,似乎连生命本身的长短都已经毫不在乎了。这最后一支曲子在语气上由上两支曲子的活泼热烈一变而为沉静,不仅和第一支曲子所创造出的艺术氛围相互呼应,而且,更成为作者个人意绪幽远而含蓄的表达。

这四支曲子有开篇(第一支曲子),有高潮(二、三支曲子),有结局(第四支曲子),篇幅虽然不大,但是结构却很完整。由开头写道别,再到中间的别而未别、添酒开筵,再到结尾的自陈心迹,有欢快处,有热闹处,有沉静处,有含蓄处,调度得当,笔法调匀,足见作者艺术功力。

(刘竞飞)

《南吕·金字经》喜舍弟昌明至(四首)原文赏析-明代李昌祺散曲

【南吕·金字经】喜舍弟昌明至(四首)作者简介

李昌祺(1376—1452),名禛,号侨庵,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明成祖永乐二年(1405)进士,选庶吉士,预修《永乐大典》。擢礼部郎中,迁广西左布政使,后起河南布政使。为人廉洁宽厚,《明史》记其曾“家居二十余年,屏迹不入公府”,以致“庐裁蔽风雨,伏腊不充”。有《运甓漫稿》《剪灯余话》《侨庵乐府》等集,人称其“学博而才富,识高而指远”(徐伯龄《蟫精隽·录运甓要》)。

《南吕·金字经》喜舍弟昌明至(四首)原文赏析-明代李昌祺散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