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月上海棠》咏秋日海棠月夜盛开(四首)原文赏析-明代朱有燉散曲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3 09:44

【双调·月上海棠】咏秋日海棠月夜盛开(四首)作品原文

【双调·月上海棠】咏秋日海棠月夜盛开(四首)

朱有燉

玉楼花影清秋夜,金屋香残午漏彻。

深院海棠开,全似那仲春二月,盈盈颊似向霜华乍怯。

青娥银烛高烧者,睡足娇容怕凋谢。

着意护花些,正值西风恶劣。

红芳缬,妆点园林富也。

似嫌黄菊千枝放,如妒芙蓉半面妆。

秋日逞妖娆,还与那早春一样。

金风荡,此际霜清月朗。

瑶光乍转芳枝上,翠袖惊寒苦悽怆。

垂首敛娇姿,独倚阑干佇望。

开朱幌,酌酒花前共赏。

《双调·月上海棠》咏秋日海棠月夜盛开(四首)原文赏析-明代朱有燉散曲

【双调·月上海棠】咏秋日海棠月夜盛开(四首)作品注释

(1)缬(xié):两颊红晕。宋陆游《居山》诗:“有酒作脸缬,无愁供发霜。”明杨基《无题和唐李义山商隐》其三有“眉晕浅颦横晓绿,脸销残缬腻春红。”也可泛指一般的红晕。

(2)佇(zhù)望:久立而远望之意。也可引申为等候,盼望。

(3)幌(huǎng):帘幔,多以丝帛或布做成。

【双调·月上海棠】咏秋日海棠月夜盛开(四首)作品赏析

四首小令咏秋日月夜海棠的不同情态,各有各的风味,各有各的意境。

第一首小令中的海棠有一种含羞带怯之美。初秋富丽堂皇的院子里,花影重重,万籁俱静,却突然响起了午夜的钟声。“盈盈”,清澈貌、晶莹貌。“霜华”,指皎洁的月光。此时,在这个深楼大院里,那如仲春二月之花一样娇艳的海棠晶莹玲珑,面对着皎洁的月色,娇羞不已。此处,作者将海棠比作娇羞的美女,一个“乍怯”,活画出了海棠花娇羞的情态,使人对花的喜爱之情更上一层,别有一番情致。

第二首则通过典故镶嵌,展示了海棠花月夜盛开之美。《太真外传》中有这样的记载:唐玄宗对杨玉环宠爱有加,有一次他召玉环进殿,恰玉环酒醉未醒,在醉眼蒙眬中她被侍者扶着去见玄宗。玄宗一看不禁笑了,说:“这哪里是妃子醉了,明明是海棠还没有睡够嘛!”后来人们便常把杨贵妃比作海棠,或把海棠比作杨贵妃。久之,海棠也就成了美人的代名词。“青娥”,指美丽的女子。“睡足娇容”,应是对上述杨贵妃典故的活用。试想,没有睡够的贵妃已经如此美丽,那么得以“睡足”的娇容又该是美得如何震撼人心呢!此处,一个“怕”字,将全曲贯穿起来,既提示了曲子下半部分内容,亦使画面有了动态感。作者虽有爱美之心,却抵不住西风肆虐。但是即便如此,作者并没有沉浸于满园落芳的伤感中,反而是发现了“红芳”“妆点园林”的另一种美景,获得了另一种审美享受。

第三首,作者将海棠视为妩媚妖娆的美女。她与众不同,不会如菊花一样千枝齐放,也不羡慕芙蓉的半面娇羞,甚至还像早春一样,径自在秋天展示自己的美丽妖娆。此曲首句即用对仗、比拟手法,写出了海棠花的独特美态。以人喻花,“嫌”“妒”两词,将海棠写活,韵味十足。

第四首则描写了月光笼罩下的海棠之丰神。“翠袖”,本指翠绿色的衣袖,这里指翠绿色的枝叶。首两句着力描绘海棠枝叶之态。当月光乍转到海棠之叶上时,枝叶仿佛一下子受不了月光之寒一样受惊不已。中间两句,将花拟人化,描绘了海棠花的娇羞之态。由“佇望”可知,作者将海棠想象为等待着情人的少女,她独倚栏杆,翘首凝望,期盼着情人的到来。

这组小令形象鲜明,气韵生动,主要得力于拟人化动词或形容词的运用。将海棠比作“青娥”,或“怯”,或“妖娆”,或“垂首”,既描画了海棠花开、花落的静态之美,也写出了随风飘摇的动态之致。全曲清新婉约,丽而不绮,纤而不佻,别具风致!

(王露)

《双调·月上海棠》咏秋日海棠月夜盛开(四首)原文赏析-明代朱有燉散曲

【双调·月上海棠】咏秋日海棠月夜盛开(四首)作者简介

朱有燉(1379—1439),号诚斋,别号全阳子、全阳道人、梁园客、老狂生等,晚年又号锦窠老人。安徽凤阳人。朱元璋第五子周定王朱橚长子,洪熙元年(1425)袭封周王,谥宪,世称周宪王。勤学博古,喜好书法,精通音律,工杂剧、善词曲。诗集有《诚斋录》《诚斋新录》。杂剧今存31种。散曲有《诚斋乐府》二卷,计小令264首,套数35套。多为吟风弄月和闺情赠别之作,内容流于陈腐,文字亦非上乘,然音律协调自然,风格华美婉丽,加之他在朱氏王族中才华出众的地位,故曲作流传甚至。

《双调·月上海棠》咏秋日海棠月夜盛开(四首)原文赏析-明代朱有燉散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