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吕·珠履曲】咏剡溪棹雪作品原文
【中吕·珠履曲】咏剡溪棹雪
朱有燉
乘兴去虽然美话,兴阑归也自由他,着梢公怎地不嗟呀?忍着饥催去棹,捱着冷又还家,把一个老先生埋怨煞。
【中吕·珠履曲】咏剡溪棹雪作品注释
(1)剡(shàn)溪:水名。曹娥江的上游,在浙江嵊县南。棹,本指摇船的工具,这里指船。
(2)梢公:即艄公,掌舵的人,泛指撑船的人。
【中吕·珠履曲】咏剡溪棹雪作品赏析
此曲咏晋王子猷(字徽之)之事。《世说新语·任诞》篇记载:王子猷居绍兴,夜雪初霁,他忽然想起住在剡溪的朋友戴逵(字安道),于是就连夜乘船去找他。撑船的老人辛苦了一夜,终于把他送到了戴逵的门口,可是王子猷却不进去了。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安道呢?
此曲前两句,作者以十四字交代了王子猷访戴这个故事。从“乘兴去”“美话”,我们可以知道此故事作为魏晋知识分子放诞行为的代表,一直被视为美谈而加以标举。但是,朱有燉却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个故事,专抒艄公的心理。首句一个“虽然”即蕴含了作者的否定态度,而由次句“兴阑归也自由他”,我们亦不难体会出他的讽刺之情。王子猷睡了一觉后,喝了几大杯酒。酒酣之际,游兴大发,灵机一动,要去找故友谈谈心,当夜便催促艄公驾船而往。我们可以想象,他披着裘衣安安稳稳地坐在船中,作几首诗,喝几口酒,好不自在快活!而艄公却不是这种情况了,他得空着肚子,冒着风雪,费力地划着桨。终于到目的地了,还不能休息,又被立刻催着往回走。他又冻又饿,浑身乏力,试问这份苦差使,他又如何不会发些牢骚呢?此曲作者活用典故,将曲子的重心放在了撑船的老人上,一句“着梢公怎地不嗟呀”,让我们仿佛可以听到那位“梢公”(即“艄公”)在船头絮絮叨叨地抱怨,进而体会到了撑船老人的无奈与艰辛。同一件事,在士大夫文人眼中是“任诞”,是“风雅”,在艄公眼中则是“受难”,是“折磨”。千古美谈建筑在艄公的痛苦上,我想,这是那位雅兴突起的名士所意想不到的吧?
此曲语言自然而幽默,以世俗平凡人的眼光来看待“雪夜访戴”这段佳句,可谓是别出心裁,富于趣味。同时,朱有燉能够注意到封建社会中受压迫的小人物,以同情的笔调来写他,给士大夫文人的逸事一个深刻的讽刺,这是很有意义的。
(王露)
【中吕·珠履曲】咏剡溪棹雪作者简介
朱有燉(1379—1439),号诚斋,别号全阳子、全阳道人、梁园客、老狂生等,晚年又号锦窠老人。安徽凤阳人。朱元璋第五子周定王朱橚长子,洪熙元年(1425)袭封周王,谥宪,世称周宪王。勤学博古,喜好书法,精通音律,工杂剧、善词曲。诗集有《诚斋录》《诚斋新录》。杂剧今存31种。散曲有《诚斋乐府》二卷,计小令264首,套数35套。多为吟风弄月和闺情赠别之作,内容流于陈腐,文字亦非上乘,然音律协调自然,风格华美婉丽,加之他在朱氏王族中才华出众的地位,故曲作流传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