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三十六峰豪,南照城楼百里高。出自宋代方回的《思家五首·黄山三十六峰豪》,诗词原文是:“黄山三十六峰豪,南照城楼百里高。五岭旧坑金作砚,双桥新酿玉为醪。浙乡巨舰供鱼鲞,淮郡骈肩致蟹螯。牛尾狸兼马蹄鳖,消得坡仙赋老饕。”
【作品原文】
《思家五首·黄山三十六峰豪》
方回
黄山三十六峰豪,南照城楼百里高。
五岭旧坑金作砚,双桥新酿玉为醪。
浙乡巨舰供鱼鲞,淮郡骈肩致蟹螯。
牛尾狸兼马蹄鳖,消得坡仙赋老饕。
【作者方回简介】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为甲科第一,为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历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为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为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为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面见}颜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为“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为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为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为韵》),即为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相关阅读】
- "话别情多声欲战,玉著痕留红粉面"出处意思赏析
- "春浮练水蒸城润,雪被黄山入座寒"出处意思赏析
- "黄山有汤泉,可以洗涤尘世缘"出处意思赏析
- "江出新安见底清,黄山高势碧峥嵘"出处意思赏析
- "黄山云散无尘滓,上将腾光入紫微"出处意思赏析
- "插天万仞黄山耸,绕郭千寻练水流"出处意思赏析
- "黄山有瑶草,可以饵之长不老"出处意思赏析
-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出处意思赏析
- "黄山登览原无由,何期易地太平游"出处意思赏析
- "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出处意思赏析
- "颇闻黄山最奇秀,紫翠六六堆孱颜"出处意思赏析
- "鸡鸣发黄山,暝投鰕湖宿"出处意思赏析
- "黄山峙立高崔嵬,上有飞仙时往来"出处意思赏析
- "已识黄山真面目,主山犹放白云遮"出处意思赏析
-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出处翻译赏析
- "楼台新紫气,云物旧黄山"出处意思赏析
- "送君登黄山,长啸倚天梯"出处意思赏析
- "流黄山火著,碇石索雷鸣"出处意思赏析
- "一带黄山是淮土,依然望弗见神州"出处意思赏析
- "万里黄山北,园陵白露中"出处意思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