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出处翻译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8-20 22:05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出自唐代柳宗元的《巽公院五咏·苦竹桥》,诗词原文是:“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谅无要津用,栖息有馀阴。”

【作品原文】

《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柳宗元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

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

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

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

谅无要津用,栖息有馀阴。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出处翻译赏析

【译文注释】

译文

高高的桥与幽幽的小路相连,它曲曲折折穿过稀疏的竹林。

竹子从笋箨中迸发苦节,青皮环抱空虚的竹心。

俯身看桥下细细的溪流,抬头听山间萧萧的竹韵。

烟雾蒸腾中阳光西下,山里的鸟儿在嘲哳乱鸣。

料想苦竹不可能作为渡口的竹伐,正好给我们的休憩提供了绿荫。

注释

①苦竹:竹的一种。杆矮小,节较其它竹为长,四月中生笋,味苦。

②危桥:高桥。属:连接。幽径:幽深的小路。

③迸:裂,开。箨(tuò):竹笋上一层一层的皮,即笋壳。

④ 筠(yún):竹皮。虚心:空心。

⑤瞰(kàn):望,俯视,向下看。

⑥聆:听。吟:成调的声音。

⑦差池:参差不齐。《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⑧嘲口哲(zhāo zhā):亦作“嘲哳”、“啁哳”,形容声音杂乱细碎。

⑨谅:料想,实在。要津:重要的渡口,隐喻重要的职位。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出处翻译赏析

【赏析】

本诗更象一首咏物诗,它描写的是苦竹间的桥,而且表面上是写桥,实则重点是写竹,桥只不过是陪衬而已。苦竹,楚地湘南极普通的一种竹子,而且连名称都带有贬意。诗人独具慧眼,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了诗意,将自己身世遭遇与不起眼的苦竹有机联系起来,寓意于有“苦竹”“虚心”的竹。诗的结构与组诗一致,分三层。前四句写实:“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远远的桥与幽幽的小路相连接,它缭绕地穿过稀疏的竹林。突出危桥、幽径、疏林。“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特写竹子的拔节,充分运用诗的想象,似乎看见竹子从笋箨中迸发出苦节,轻轻的筠皮环抱着空虚的竹心。诗中突出了“苦节”与“虚心”。第二层写桥上观景所得:俯身可以看到绢绢细流,抬头可以听到萧萧的竹声。烟雾蒸腾中阳光西下,山里的鸟儿啁鸣归巢。既俯看,又仰视,还运用听觉。天边的太阳,近处的鸟鸣,一一入画,充满了生机。眼中的景物往往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在展示。大自然是美好的,然而胸怀大志的诗人不能象鸟一样自由飞翔,投入她的怀抱,只能与“囚徒为朋”,在寺院的木鱼声中难以入眠,这强烈的反差不能不使人产生共鸣,伤感之情溢于言表。最后抒发感概“谅无要津用,栖息有余阴”,这里的苦竹也不可能作为渡口的竹伐,正好给我们的栖息提供了荫凉。正如吴文治先生所指出的:“作者借竹自喻,感叹竹子虽有‘苦节’和‘虚心’的美质,也只能供人和鸟歇息遮阴,不会用在重要的渡口,隐有自伤怀才不遇之意。”(《柳宗元选集》)诗除了咏苦竹桥之外,还写到竹林、小径、溪流、竹韵、落日、鸟鸣,故自然属于山水诗。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出处翻译赏析

【作者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更多柳宗元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