邶风·燕燕作品原文
邶风·燕燕
诗经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邶风·燕燕作品赏析
烟花三月,最是芳草萋萋、杨柳依依的时节,有微风吹动流波,细雨点洒花前,整个人间美得似乎没有缺憾。然而,在很久以前,那个豪纵的诗人就在这样的季节里挥别故人,看着孤帆远影终于隐没在滔滔江水之上,他只能独自惆怅。他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白,可是在面对离别的时候,却难掩心底的凄凉,只因他重情。
并非只有爱情能让人沉醉,在那些遥远的时代,骨肉之情、同胞之情、知己之情、师徒之情,都能深沉似海。缥缈的人间,众生芸芸,从生命开始到结束,我们能遇见的人其实并不多,所以我们都应当珍惜那些相遇的缘分、相聚的时光。当然,越是珍惜,当离别悄然来临的时候,也就越容易悲伤。无情的人不会明白,离别真的可以让人断肠。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里没有小儿女的泪水沾襟,却也有难言的落寞与凄凉。关于离别,在旧时的记忆里,有过长亭短亭,有过执手相看;有过阳关三叠,有过黄云千里;有过折柳无语,有过日暮柴扉。当然,还有过无数次的叹息,无数次的迷离。要知道,在那些年月里,离别就意味着山水迢递、意味着地角天涯。
于是,我们看到,在那个彩色的三月天里,燕子翩跹飞舞,呢喃鸣唱,离愁却静静蔓延,落地无声。所有的美丽春景,竟然只是为了映衬离愁别绪。于是,本来的彩色莫名地被灰色掩盖,整个世界只剩离别时的默默无语。
浮云一别,流水十年。往往匆忙的离别会换来长久的想见不能见,所以人们才会在离别的路口黯然销魂。那时候,隔着山水的人们,只能茫然地遥望。他们无法像如今这样,买张火车票或者飞机票就能靠近彼此。所以,很多时候,离别不只是一个过程,甚至是一种仪式。于是,在声声离歌里,有人折杨柳相送,有人摘红豆相酬。
有人说,这首诗写的是情人之间的送别。实际上,根据诗意,应当是卫君送其妹妹远嫁南国。我们已经知道,在旧时,就算是知己远去、兄弟相离,也能让人在离别的悲伤中泪如雨下,谁让关山难越呢。
从末章可以看出,被送的女子温柔恭顺、贤淑静雅,同时,又心思缜密、目光长远,所以在离别之际,她还勉励自己的兄长,莫忘先王的嘱托,成为贤能之君。寻常的女子,面对离别,总是泪眼迷离、无语凝噎,而她却没有忘记耐心嘱咐。倘若她不远嫁他乡,想必定是兄长治国平天下的好帮手。可是此时,她即将远去,从此地角,从此天涯。
她是那样不寻常,所以面对离别,她的兄长才会泪湿青衫。不知道,那场送别中,他们走了多远,过了多少路口。反正,最后的最后,他们必须面对离伤。妹妹深深嘱咐后,终于挥手而去,留下兄长在那里驻足凝望,久久没有归去。因为那样的凝望,就连泪湿衣衫,他也没有注意到。兄妹之情,深沉如斯,怎能不让人感动。
如今的我们,恐怕很难再有这样的感觉。这个时代有的是霓虹闪烁、车马喧嚣,却不再有旧时美丽的情怀。那时候,离别虽然苦楚、悲凉,却总是透着无尽的诗意。无论是晓风残月还是孤帆远影,无论是柳色青青还是白雪纷纷,总能让人在离别的地方触到情意。可是现在,坚硬的世界里,离别不过是潇洒地挥手,相聚也不过是茫然地说笑。若说悲凉,那些失落的情怀,最让人悲凉。
可是悲凉又能如何?很多事情去了也就去了,很难再回来,就像青春年华,就像曾经的爱恋。对于送别的卫君来说,纵然有万千不舍,也留不住妹妹远去的身影。她有自己的旅途,有自己的生活,纵然千般美丽、万般贤淑,也总要去往她的方向。只是,那样的阳春三月,终于因为那次送别,添了些悲伤情绪。
千里搭长棚,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有时候想起这句话,就会觉得离别不该有那么多悲伤。聚散离合,都不过是生活中无可避免的片段,谁也阻止不了日落西山,谁也改变不了沧海桑田。所有遇见,都会以离别告终。没有离别,是因为我们走得还不够远。可是生于尘世,谁又能做到心如止水,谁又能真正看淡离合变幻?
离离的青草,呢喃的燕子,自在的云天,仍是春天里最美的风景;可是此时,车马已然不见,尘土不再飞扬,只剩下那个孤独的身影,伫立在那里,伴着无声的泪水。这个深情的男子,是睥睨天下的君王,可是在那片离别的原野上,他只能品尝悲伤的滋味。没有西风,心事已经散落;没有笛声,残阳已经饮血。他的身影就定格在那片空旷里,悲伤与落寞,只在青草间浮浮沉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