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第31首欧阳修的《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词人触景生情,伤春而思归。上片侧重写春愁,感伤春日之迟暮。下片主要抒发怀人思归之情,怅恨芳时而憔悴京华,事功未就而倦旅思归的情绪隐约在字里行间。全词语言浑成,下片乡思之情与上片入目之景相融汇,感情真挚,动人心魄。
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原文
青玉案
欧阳修
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
绿暗红嫣浑可事。
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
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注释
都来:算来。
浑可事:都是寻常事。浑,全。可事,小事、寻常之事。
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译文
译文1
一年的春光算来能占几分?到如今早过了三分之二,叶绿葱翠红花姣嫣都是乐事。可是在绿杨婆娑的庭院里,在暖风吹动的帘幕下,却有个人心事重重面容憔悴。
即便是天天在长安买花载酒,又哪能比得上在家乡山里观赏桃李?不要怪春风吹落游子眼泪,相思之情难以表白,梦魂也飘忽无依,只有回到家乡才称心如意。
译文2
细算来,一年春光能有多久呢?一转眼就过了三分之二。这遍地深浓的绿荫、娇艳的花朵,在我眼底都是寻常物事。心中遥念那绿杨覆盖的庭院,暖风和煦的帘幕里,有个人儿,不知如今正如何憔悴。
就算是整日在长安闹市买花载酒的风流狂浪,又怎比得上在故园山中看桃李开放的喜悦自足。不怨那春风吹得异乡人落泪,只因这一腔思乡深情难以言表,魂牵梦萦,无着无落,大概只有归家的那一天才能终结。
译文3
一年的春光算来能占几分?到如今早过了三分之二,绿叶葱翠红花姣艳都是乐事。可是在绿杨婆娑的庭院里,在暖风吹动的帘幕下,却有个人心事重重面容憔悴。
即便是天天在长安买花载酒,又哪能比得上在家乡山里观赏桃李?不要怪春风吹落游子的眼泪,相思之情难以表白,梦魂也飘忽无依,只有回到家乡才称心如意。
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题解点评
题解
此词为伤春、怀人、思归之作。《全宋词》将其归入无名氏词。春光易逝,花红柳绿在游子眼里却寻常平淡,只一心思念故园爱人。以买花载酒再热闹亦不乐,对比看见家山桃李这样寻常景致引发的喜悦,表达思念之深。思乡之情只有归去可解,流露对仕途迁延的厌倦。
全词情感深沉却节制,有“哀而不伤”的婉曲动人。
评点
本篇是一首游子思乡之作,表达了暮春伤逝怀人的思乡之情。
上片侧重描写春愁,“一年春事都来几?”词人开篇即提出疑问:一年的春光算来能占几分,然后自问自答:“早过了、三之二。”三分春色,早已过去三分之二,不仅是惜春、恋春,更是伤春。接下来几句是描述春景,“绿暗红嫣”写暮春的可心乐事,暗喻春去夏来,年年都如此,而住在“绿杨庭院,暖风帘幕”中的人,却是“人憔悴”。这几句好似一组慢镜头,先是穿过庭院,再掀开帘幕,但见一个憔悴之人。词人因赏花伤春联想到时光流逝红颜憔悴,因而触动自己的怀人思归之情。
词的下片侧重写相思。“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将在长安买花与家乡的山李进行对照,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和思念,强化了思乡之情。“不枉东风吹客泪”意为不要错怪春风吹落了游子眼泪,词人并没有像一些词人那样责备东风无情,而是坦诚地表白自己的心境:“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思乡情难以传述,欲通过梦还乡而不得,正是这些引发了“客泪”,而了却心事的办法“惟有归来是”。此句是全篇的总结之句,表示此刻正是归返家乡的好时候,桃李芳华之时,享受团圆美满才能化解心中的孤独和寂寞。词作流露出词人对仕途漂泊的深深厌倦之情。
此词用字浅显,但语简意深,意在言外,是宋词中的名作。词中写暮春景色却并未渲染其凄清,而写其仍然“绿暗红嫣”秾丽可以玩赏,只是词人心绪不佳,所以如此憔悴。又因为在长安买花载酒,联想到不如在家乡看桃李,只有归乡与家人团聚才可以快悦,一波三折,表现了诗人厌倦仕宦想归隐家园的情怀。全词借景抒情,构思独特,语言浑成,真挚感人。
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赏析鉴赏
鉴赏
这首词伤春怀人,情思沉重,是词人晚年表达归情的作品。
上片写主人公独自赏春而伤怀。起笔突兀,直接抒发伤春的感慨。“绿暗红嫣”一句写尽管已是晚春,但这并不意味着再没有让人赏心悦目的事了,这样的时刻更应该好好把握,及时行乐。“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三句层层推进,穿过庭院,揭开帘幕,现出一个憔悴之人。可此人为什么憔悴?词人隐而不答,把答案留到了下文。
下片抒情。“买花”两句中,“长安买花”和“家山桃李”两种事物对比鲜明,表达了词人对故园的思念,这是对上文的回答。接下来的三句紧承上文,东风本是无辜的,行客之所以落泪只是因为思念家乡的缘故,可见乡愁之浓。最后一句是词人决心回家的宣言,把思乡的感情推向高潮。
这首词用语朴素自然、浅显易懂,句式错落有致,情感真挚,很好地表达了迫切的归乡之情。
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祖籍庐陵(今属江西)。少孤,贫而好学。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先后担任过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等职。他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拥护者,并和尹洙、梅尧臣等人共同倡导诗文革新运动,堪称北宋文坛的泰山北斗。欧阳修注意提携后进,曾巩、王安石、苏舜钦、苏轼父子等都出于他的门下。他在诗、词、文等多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可谓著作等身。欧词格调清新,语言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