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作品原文
敕勒歌
无名氏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作品赏析
本篇《乐府诗集》收入杂歌谣辞。据《乐府广题》,北齐高欢攻周玉壁城(今山西稷县西南),大败,“士卒死者十四五”,欢忧愤疾发,军心动摇。遂“勉坐以安士众,悉引诸贵,使斛律金唱《敕勒》,神武(高欢)自和之。其歌本鲜卑语,易为齐言,故其句长短不齐。”大约是一首北方少数民族的牧歌,经翻译而流传下来。敕勒,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又名铁勒。匈奴族后裔,后归属突厥。北齐时居住甘肃、内蒙一带。
这首短歌,出色地再现了北方草原的辽阔壮美,历来备受赞赏。乔億《剑溪说诗》曰:“南北朝短章,《敕勒歌》断为第一。”诗先以自豪语气交代敕勒族人民生活之地域。接着如椽之笔,横扫天地。“穹庐”之喻,巧妙而不落痕迹,且富于北方游牧民族之色彩,写出寥廓恢弘之蓝天和蓝天下一望无际的草原。最后三句直接描写草原风光。“天苍苍”,“野茫茫”,仍是写天、写野;但“天似穹庐”两句重在写草原之“形”,此则重在写草原之“色”。“苍苍”、“茫茫”两个叠字叠韵形容词,更给人一种如临其境的真切感受。“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全诗的关键之句,使诗境由静态一转而为动态,正因有此,诗中之山川、天宇、平野等孤立的描写才融为一体,映衬成趣,组成一幅完整的北方草原图。诗之妙处还在能于景中见人。由天到地、由远及近的描写,皆是从人的视线中逐一展开,末句一个“见”字,更是点明如此苍茫辽阔之景全是由人之主观感受才被发现的。读此诗,一个身跨骏马、手执长鞭、壮健豪放、引吭高歌的牧马人形象恍如在眼前。《敕勒歌》正体现了敕勒族人民的豪放性格和审美意趣。全诗音调抑扬顿挫,语意浑朴自然,语句不假雕琢,真可谓千古绝唱。金代诗人元好问《论诗绝句》赞之曰:“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敕勒歌作品注释
①川,平川、平原。
②阴山,山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今名大青山。
③穹庐,北方游牧民族居住的圆顶毡帐,今俗称“蒙古包”。穹,物体中间隆起、四周下垂的样子。《汉书·匈奴传》颜师古注:“穹庐,旃帐也。其形穹隆。故曰穹庐。”
④笼盖,笼罩。四野,四周的原野。
⑤苍苍,青蓝色。
⑥茫茫,辽阔深远的样子。
⑦见(xiàn),同“现”,呈现,显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