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少年行》原文赏析翻译-沈炯乐府诗杂曲歌辞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3 07:43

长安少年行作品原文

长安少年行

沈炯

长安好少年,骢马铁连钱。

陈王装脑勒,晋后铸金鞭。

步摇如飞燕,宝剑似舒莲。

去来新市侧,遨游大道边。

道边一老翁,颜鬓如衰蓬。

自言居汉世,少小见豪雄。

五侯俱拜爵,七贵各论功。

建章通北阙,复道度南宫。

太后居长乐,天子出回中。

玉辇迎飞燕,金山赏邓通。

一朝复一日,忽见朝市空。

扶桑无复海,昆山倒向东。

少年何假问,颓龄值福终。

子孙冥灭尽,乡闾复不同。

泪尽眼方暗,髀伤耳自聋。

杖策寻遗老,歌啸咏悲翁。

遭随各有遇,非敢访童蒙。

《长安少年行》原文赏析翻译-沈炯乐府诗杂曲歌辞

长安少年行作品赏析

本篇《乐府诗集》收入杂曲歌辞。魏曹植有《结客篇》云:“结客少年场,报怨洛北邙。”后鲍照即以“结客少年场”为题。此曲题又衍生《少年行》、《长安少年行》、《汉宫少年行》、《渭城少年行》等,其内容大都写游侠少年或“重义轻生,慷慨以立功名”(《乐府解题》),或“结任侠之客,为游乐之场,终而无成”(《乐府广题》)。本篇别开蹊径,以穷奢极侈的长安少年与一道边衰翁对比,揭示出荣华富贵犹如过眼云烟的人生哲理。

汉乐府以叙事见长,魏晋以降,抒情诗独擅胜场,乐府叙事之作日益罕见。此诗主旨世道沧桑,荣华富贵无常,并无新意,但采用故事形式来表述,则颇别开生面。诗前八句叙说一长安少年逸乐游荡,后二十四句写一道边老翁述其亲见之世事变迁及穷老之感慨。写长安少年,仅仅抓住其骑马遨游之场景,夸饰其乘骑之名贵,马饰之豪华,以及来去如飞、洋洋自得的情态,凸现其富贵骄人的气焰。重点突出,笔墨集中。写道边老翁,分为二层。一层历述所见,铺陈排比。无论五侯七贵、天子太后、宠妃嬖臣,“一朝复一日,忽见市朝空”,尽皆归于虚无。语气冷峻,嘲讽之意见于言外。一层诉说遭遇,叹老嗟穷,声泪俱下,辛酸悲伤。两层衔接之处,不置一词,全凭“少年何假问”一句点出老翁之言,表明前文实由少年发问而致。着此一句而使前后两层即吻合无间,省下许多笔墨。诗中少年及道边老翁,显然皆出自作者虚构;该老翁竟达五百余岁,更属子虚乌有。诗实是借汉代史事,阐述荣枯兴衰之理。作者虽不置一词议论,不加一句褒贬,而针砭时世之意,昭然若现。

长安少年行作品注释

①长安,西汉首都。今陕西西安。

②骢马,即青骢马,颜色铁青而有如钱状圆白斑纹的名种马。这两句化用梁元帝《紫骝马》:“长安美少年,金络铁连钱。”

③陈王,指曹植。曹植于太和六年(232)被封为陈王。脑勒,马络头。

④晋后,晋王司马昭。这两句说,马络头是陈王曹植曾使用的,金鞭是为晋王司马昭铸造的。极言少年穷极奢侈。

⑤步摇,步摇冠。《汉书·江充传》:“(充)冠步摇冠,飞翮之缨。”颜师古注引服虔曰:“冠,故行步则摇,以鸟羽作缨也。”

⑥宝剑,一作“剑锷。”

⑦衰蓬,枯萎的蓬草。

⑧五侯,西汉成帝曾同日封其舅王谭、王立、王根、王逢时、王商为列侯,世称“五侯”(《汉书·元后传》)。

⑨七贵,指西汉时以外戚关系先后把持朝政的家族。潘岳《西征赋》:“窥七贵于汉庭。”李周翰注:“汉庭七贵:吕、霍、上官、丁、赵、傅、王,并后族也。”

⑩建章,汉宫名。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建,规模宏大,据说有“千门万户”。故址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北阙,《庙记》:“建章宫北门,高二十五丈,建章北阙门也。”(《三辅黄图》引)

复道,宫中楼阁间架空的通道。

太后,指吕雉(吕后),汉高祖刘邦皇后。长乐,汉宫名。本秦之兴乐宫,汉高祖时扩建而成。《三辅黄图》:“高帝居此宫,后太后常居之。”

回中,地名,属汉安定郡,在今甘肃平凉地区内。《汉书·武帝纪》:“(元封)四年冬十月,(武帝)行幸雍,祠五畴,通回中道。”

玉辇,帝王乘舆,用人力推挽。此泛指宫中车乘。飞燕,赵飞燕。本长安宫人,初学歌舞,以体轻号曰飞燕。成帝召为婕妤,又立为后,专宠十余年。成帝死,哀帝立,尊为皇太后。平帝即位,废为庶人,自杀。见《汉书·外戚传》。

邓通,汉文帝宠臣。尝为文帝吮痈得宠。曾有相士称他脸有饿纹,必当饿死。文帝大怒,谓富贵由我,谁人穷得邓通?遂赏赐其金山(铜矿)一座,准其自铸钱流通。景帝立,尽没收入官,邓通寄死人家。见《汉书·佞幸传》

扶桑,神话中树名,传说生长于大海,日出其下。《淮南子·天文》:“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无复海,不再有海。

昆山,即昆仑山。《史记·李斯传》:“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在今西藏与新疆之间。这两句即沧海桑田、山谷陵夷之意。

假问,犹“借问”,“动问”。

颓龄,衰老之年。值,正逢。

冥灭,犹“泯灭”,指死亡。

乡闾,即“乡里”。

髀(bì),股部,大腿。

杖策,拄着拐杖。遗老,阅历丰富的老人。

童蒙,本指儿童,这里即指长安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