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第25首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这是一首抒写离情别愁之词。上片先是将春色饱满地描写一番,然后笔锋一转,折入旅人的怀乡之情,把离情浓愁加以夸张的渲染。下片手法奇妙,行者由自己的离愁,推想到了家中思妇的“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的离愁,又由离愁而想到了她临高倚栏远眺,想到了她登高远望而又不见的愁更愁。一种离愁,两面兼写,情致深婉细切,是欧阳修深婉词风代表作。行文上层层深入,有如剥棕。
踏莎行·候馆梅残原文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踏莎行·候馆梅残注释
候馆:迎候宾客的馆舍。出自《周礼·地官·遗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
征辔:坐骑的缰绳。
平芜:平坦向前延伸的草地。
踏莎行·候馆梅残译文
译文1
客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细柳轻垂,春风踏芳草远行人跃马扬鞭。走得远离愁越没有穷尽,像那迢迢不断的春江之水。
寸寸柔肠痛断,行行盈淌粉泪,不要登高楼望远把栏杆凭倚。平坦的草地尽头就是重重春山,行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译文2
候馆外的梅花已开至凋零,溪桥畔的垂柳才发出细叶,郊外处处草香袭人,微暖的春风轻摇着马辔。离家越来越远,离愁也越来越深长,像春水一样迢迢不断。
遥想她此时,定已是柔肠寸断,粉泪盈盈。不要登上那高楼倚栏远眺吧,那连绵不断的草地之外,只是一座又一座春山,远行的人啊,早已消失在春山之外了。
译文3
馆舍庭院里的梅花已经凋残,小溪桥头的柳树,新生的细细的枝条迎风招展。春草散发着清香,春风和煦温暖。行人信马由缰,辔头轻轻摇晃,渐行渐远。而我的离愁却越来越浓,如滔滔奔流的春水无穷无尽,连绵不断。
柔肠寸寸,千绕百转;晶莹的泪珠流过粉妆的脸颊。画楼太高,且不要凭倚高栏,因所见到的情景更令人难堪。在那平坦开阔的草原的尽处,是充满春意的远山,而你那位心上人,还在远山的那一边。
译文4
客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的细柳轻垂,春风轻拂,踏着芳草远行的人跃马扬鞭。他走得越远,离愁越没有穷尽,就像那迢迢不断的春江水。
寸寸柔肠痛断,眼中盈淌粉泪,不要登上高楼倚着栏杆眺望远方。平坦的草地尽头就是重重春山,远行的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踏莎行·候馆梅残题解点评
题解
此词写早春离别。宋代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题作“相别”。词境从一派轻盈祥和的早春美景,过渡到渐至深浓的离愁别绪。春山春水,都是思念的载体。词意连绵流畅,一气呵成,荡气回肠。
明代李攀龙《草堂诗馀隽》赞曰:“春水写愁,春山骋望,极切极婉。”
评点
本篇抒写远别离愁。
上片写远行人在春日离家后随着行程的渐远,愁也越来越重,越强烈。“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是远行人途中所见之景,“梅残”、“柳细”、“草熏”等词渲染出悲情气氛;“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写离家日渐遥远触发离愁,词人以春水迢迢比喻离愁的绵绵不断,真切生动,真实而自然地表现了其望归的愁情。
下片则从闺人着眼,悬想闺中人思念远行人的情态,表现闺中人相思的痛苦。“寸寸柔肠,盈盈粉泪”,寸寸柔肠痛断,行行盈淌粉泪,两对句、八字即写出闺中人的缠绵深切的相思之情。接下一句“楼高莫近危阑倚”,不要登高楼望远把栏杆凭倚,既是远行人对闺中人的深情的嘱托,又表现了闺中人倚楼望远而又不见所思之人的情景。“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是补充说明上句,即使登楼也枉然,因为什么都看不见,你远眺到的只是平坦的、一望无尽的草地,原野尽头是重重青山,而你思念之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早已渺不可寻。即使望断春山也是徒然,更见闺中人的失望和感伤。此二句既刻画出闺中人的神态,又揭示出其内心深处悠远缠绵的情思,为宋词中的名句。今人唐圭璋《唐宋词简释》赞曰:“平芜已远,春山则更远矣,而行人又在春山之外,则人去之远,不能目睹,惟存想象而已。写来极柔极厚。”明王世贞《艺后卮言》说:“此淡语之有情者也。”
全词委婉缠绵,别具一格,词人将游子思乡之情与闺中人的思念融合在一起,写出两地互为相思的情思,可谓新颖生动。虽为常见的离情别绪的题材,但词人所运用的奇妙手法,使本词跳出俗套,读来清新雅致,令人神往。整首词意境优美,融情于景,情寓景中,表现了欧词深婉的风格,是其最具代表性的词作。
踏莎行·候馆梅残赏析鉴赏
赏析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曾引时人杨东山评欧阳修云:“文章各有体。欧阳公所以为一代文章冠冕者,固以其温纯雅正,蔼然为仁人之言,粹然为治世之音,然亦以其事事合体故也。”
这是一首抒写离情的词,但是从旅行在外的人的角度来写的。上片写在旅途中触景生情,思念在家的亲人;下片由此而联想在家的亲人也一定在思念在外的他,悠悠寸草心,滴滴相思泪。全词章法井然,意境悠远,尤其上下片结尾的比喻和想象之语情韵无限,更使得本词成为一首别开生面的佳作。
鉴赏
这是一首行旅词,写游子早春行路的落寞哀愁,意境清幽,蕴藉深沉,可算是婉约词抒情小令中的佳作。
上片写羁旅之愁。起首三句是对途中景色的描写,后面两句写游子触景生情,满怀愁怨。“梅残”、“柳细”、“草薰”、“风暖”,点出当时的节气。在这草长莺飞的美好时节,游子却独自一人在异乡作客,“摇”字写出了主人公恋恋不舍的心情,充满了忧愁和无奈。“离愁”两句,以实写虚,用春水来比喻离愁,绵绵不绝,可谓神形皆备,把词人的情感凸显了出来。两个“渐”字,层层递进,让人无限感慨。
下片写主人公的遐想。“寸寸柔肠,盈盈粉泪”两句,写的是家乡妻子对自己是如何的思念。这样的情景从游子想象的角度写出,更显得真挚而又热烈,让人深感他们两人感情的纯真坚定。“楼高莫近危阑倚”一句,写的是主人公对妻子的叮咛和劝慰,同时也表现出妻子在高楼上远眺、苦苦等候远方的游子的情景,以及明知他不能归来却又忍不住望了又望的无奈和愁苦。结尾的两句视角转换,写妻子的内心世界,与“楼高”一句结合,尽现了她对游子的思念和期盼。伤感延绵不断。
本词虚实结合,视角丰富,寓情于景,巧妙地表现出绵绵不绝的离愁别恨。尤其是词人视角的转换,新颖别致,给人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效果很好。
踏莎行·候馆梅残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祖籍庐陵(今属江西)。少孤,贫而好学。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先后担任过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等职。他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拥护者,并和尹洙、梅尧臣等人共同倡导诗文革新运动,堪称北宋文坛的泰山北斗。欧阳修注意提携后进,曾巩、王安石、苏舜钦、苏轼父子等都出于他的门下。他在诗、词、文等多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可谓著作等身。欧词格调清新,语言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