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君》原文赏析翻译-石崇乐府诗相和歌辞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3 07:20

王明君作品原文

王明君

石崇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辞诀未及终,前驱已抗旌。

仆御涕流离,辕马悲且鸣。

哀郁伤五内,泣泪沾朱缨。

行行日已远,遂造匈奴城。

延我於穹庐,加我阏氏名。

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

父子见陵辱,对之惭且惊。

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

苟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

愿假飞鸿翼,乘之以遐征。

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

昔为匣中玉,今为粪上英。

朝华不足嘉,甘与秋草并。

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

《王明君》原文赏析翻译-石崇乐府诗相和歌辞

王明君作品赏析

本篇《乐府诗集》收入相和歌辞吟叹曲。王明君,名嫱,字昭君。因触晋文帝司马昭之讳,故晋人改“昭”为“明”。据《唐书·乐志》:“明君,汉曲也。汉人怜其远嫁,为作此歌。晋石崇妓绿珠善舞,以此曲教之,而自制新歌。”可见此诗乃石崇依汉曲所作之新辞,系借古题咏古事之类。昭君出塞,以今人之眼光看或许是促进民族和睦之举,但在民族矛盾日趋尖锐的西晋后期,诗人将其作为一悲剧来写,当亦有其理由。内容虽有想象的成分,但大抵没有跳出《汉书·匈奴传》的记载。

西晋一代,故事乐府颇盛行,此诗即是名篇之一。诗末云“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是主题所在。首层八句,写昭君辞别故国。辞诀未终,前驱已行,见逼迫催促之意。仆御、辕马,侧面衬托。“哀郁”两句,正面描绘,“叙述中见书法,便有无限感慨”(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句句突出出塞之悲。次层十二句,写昭君至匈奴后的遭遇。“殊类”两字挑明虽荣犹辱之意。“父子见陵辱”,是以汉人眼光视匈奴“子承父妻”之习俗,不足深怪。此层叙说,均见史载,然一经点染,昭君生不如死之痛,溢于言表。最后一层写昭君故国之思。凭借鸿雁,飞回汉家,设想奇警,画面凄清而意象贴切。“匣中玉”、“粪上英”,“朝花”、“秋草”,组合对比,思昔抚今,情何以堪!诗用昭君自述口吻,如泣如诉,唱叹迂徐,充分发挥乐府诗长于叙事之特点。“将明君远嫁心事,曲曲描绘,乌孙公主之歌,转觉直而少致。”(王文濡《古诗评注读本》)

王明君作品注释

①适,往,去。单于(chán yú),汉时匈奴君主的称号。

②辞诀,告辞诀别。

③前驱,队伍前的仪仗队。抗旌,举起旗帜,意指启程出发。曹植《应诏》:“前驱举燧,后乘抗旌。”

④仆御,仆从和驾车者。涕,泪。流离,泪流满脸的样子。

⑤辕马,驾车之马。辕,车前驾牲口用的直木。悲且鸣,一作“为我鸣”。

⑥伤五内,形容极度悲伤。五内,五脏。

⑦朱缨,红线织成的冠带。

⑧造,到,至。

⑨延,引。穹庐,今俗称“蒙古包”。

⑩加,加封。阏氏(yān zhī),汉代匈奴王后的称号。

殊类,异类,此指匈奴与汉族不是同一民族。

见陵辱,遭受欺凌侮辱。据《汉书·匈奴传》载,昭君嫁呼韩邪单于,“呼韩邪死,子彫陶莫皋立,为复系若单于,复妻王昭君”。按此为其时匈奴族之风俗。

良,诚。

苟生,苟且偷生。

假,借。

乘,原作“弃”,据《文选》改。遐征,远行。

顾,看,视。

伫立,久久站立。屏营,惶恐彷徨。

英,花朵。

华,同“花”。嘉,一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