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作品原文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作品赏析
本篇《乐府诗集》收入相和歌辞瑟调曲。《步出夏门行》,汉旧曲,详见前《步出夏门行》(“邪径过空庐”)题解。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乌桓。五月,率军出击;九月,胜利回师。本篇即写其北征归途中的见闻感想。前有“艳辞”(序曲)云:“云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临观异同,心意怀游豫,不知当复何从。经过至我碣石,心惆怅我东海。”叙说出征前众人意见分歧及遭大水阻隔而引起的惆怅心情。全篇分《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解。但这“四解”与其他古乐府一章几个层次之“解”似稍有不同,每“解”内容完全独立,故通常视之为一组组诗。《观沧海》原列第一,写登临碣石远眺大海,是古代出现较早的描写自然的名作。沧海,大海,这里指渤海。
此为历代传诵的写景名篇。首两句交代观海地点后,即描述眼前实景:海波荡漾,山岛耸立,草木青葱,生机无限。“秋风”两句,由静及动,展现的是另一番景象:阵阵秋风吹来,顿时涌起滔天巨浪。“日月之行”四句,是作者飞驰想象:东升西落的日月,繁星闪烁的银河,似乎就在大海里运行,从波涛中涌出。诗把眼前实景与想象融为一体,准确地抓住最富表现力的事物形象,略貌取神,从大处着墨,“直写出其胸中眼中一段笼盖吞吐气象”(钟惺《古诗归》)。像这样通篇景语,在此前从未有过,堪称破天荒之作。
观沧海作品注释
①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县北15里,主峰离海约15公里,有巨石矗立山顶,高数十丈,故名。按:旧说谓是《汉书·地理志》所载骊成(今河北乐亭县西南)的大碣石山,六朝时沉陷到海面以下。
②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③竦,同“耸”。峙,屹立。
④萧瑟,形容秋风吹拂树木发出的声响。
⑤星汉,银河。
⑥幸,庆幸。至,极。
⑦咏志,犹“言志”。《尚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这两句是乐歌结尾时套语,每解后都有,与正文内容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