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第23首欧阳修的《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这首词是欧阳修晚年退居颖州时所写组词《采桑子》十首中的第四首。首句为全词纲领,用一“好”字总结“群芳过后”西湖景象。上片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一派清疏淡远景色。下片写繁华喧闹消失,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的畅适。结句意蕴含蓄委婉,以细雨衬“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又以双燕飞归营造出轻灵的意境。通篇写景,不带明显主观感情色彩,却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显露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原文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注释
西湖:此指颍州西湖,位于今安徽阜阳。
阑干:此处为其本意横斜,纵横交错。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译文
译文1
百花凋落后西湖依然美好,满地落花残红,漫天飞絮蒙蒙,垂柳轻拂栏杆整日吹着轻风。
笙歌唱罢游人纷纷归去,这才觉得春去楼空,慢慢放下窗帘,见双燕归来疾飞在细雨中。
译文2
百花谢后,西湖的静美才真正开始显露。地上到处是凌乱的落花,空中飘舞着蒙蒙柳絮,柔软的柳枝在风中摇曳,和煦的春风从早到晚自在吹拂。
热闹的笙箫歌舞散场,游人尽去后,才深刻感受到西湖的空灵寂静。回到居处,见一双家燕已经自细雨中穿帘归来,遂放下帘子,关好窗棂,且安享这一室静谧。
译文3
百花凋谢之后的暮春,西湖风景依旧美好,凋残的落红,任游人踏得一片狼藉,漫天飘飞的柳絮迷迷蒙蒙,垂柳拂着栏杆,整日里暖风融融。喧闹的笙歌散尽,熙攘的游人也已离去,我这才顿然发觉春天已经过去,垂下窗帘,一对燕子穿过细雨濛濛,翩翩回到巢中。
译文4
百花凋落后西湖依然美好,满地落花残红,漫天飞絮蒙蒙,垂柳轻拂栏杆,整日吹着轻风。
笙歌唱罢游人纷纷归去,这才觉得春去楼空。慢慢放下窗帘,见双燕归来,疾飞在细雨中。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题解点评
题解
此词写暮春景致,暗喻人生暮年清净之乐。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时,共写下十首《采桑子》,此为第四首,寄托其繁华落尽之后,安然寄情湖山的晚岁情怀。末句,微雨中双燕穿帘而归,以动衬静,传神地点染出一幅乐享天年的家园图,充盈着恬然自足之美。
谭献说:“‘笙歌散尽游人去’句,悟语是恋语。”(谭评《词辨》)
这是一首咏诵暮春景物的词,是《采桑子》十首咏西湖组词之四。上片写西湖暮春美景,下片写游人散去,方觉春空,表现出对春的眷恋。欧阳修写这首词时已经致仕,以退闲之身放怀世外,曾经身居高位、历经宦海的他已经不再留恋繁华热闹的景象,更喜欢静观自然,享受宁静的生活,这首词就体现了他这一心境。
评点
本篇为词人晚年退隐颍州时所作组词《采桑子》之一,《采桑子》共有十首,此为第四首。词中描写“群芳过后”暮春时节西湖的残春之景,却无伤春之感,而别有一番朦胧迷离之美。词人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一幅清幽静谧的颍州暮春画卷,虽通篇写景,但也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抒写了词人静闲自适的旷达情怀和恬淡的心境。
起句统领全篇,“群芳过后”的西湖,让人顿觉惋惜伤感,但词人却觉“好”,足见其心情闲雅舒适而又情怀旷达。下面三句分写“西湖好”,铺陈渲染首句。“狼藉残红”满地落花残红,写西湖岸边地面之“好”;“飞絮蒙蒙”,漫天柳絮飞舞,言空中之“好”;“垂柳阑干尽日风”,垂柳掩映着华丽的栏杆,随着和煦的春风摇曳起舞,写周围环境之“好”。这三句具体描写“西湖好”,反衬出词人的幽微的情态。
“笙歌散尽游人去”承接上片“尽日”,展现出此时环境之清幽,然“笙歌”未散,“游人”未去之时,西湖的笙歌繁华可想而知。所以“始觉春空”,这才觉得春去楼空,于是慢慢地“垂下帘栊”,却看见双燕穿过濛濛细雨翩翩而归。“细雨中”呼应上片“尽日风”,点明了气候的变化,从而揭示出时间的推移。词中多用白描手法,尤其前后两结,虽无修饰,却颇耐人寻味。刘永济《词论》曾赞:“《采桑子》前结‘垂柳阑干尽日风’,后结‘双燕归来细雨中’,神味至永,盖芳歇红残,人去春空,皆喧极归寂之语,而此二句则至寂之境,一路说来,便觉至寂之中,真味无穷,辞意高绝。”
整首词情景交融,以动显静,动静交错,而语言清丽,风格空灵。今人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中评价曰:“此首上片言游冶之盛,下片言人去之静。通篇于景中见情,文字极疏隽。风光之好,太守之适,并可想象而知也。”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赏析鉴赏
鉴赏
欧阳修的仕途始于颍州,到晚年时,他又归隐于此。他深爱着这里秀丽的风景,曾写了十首《采桑子》以记之。这些词都以“西湖好”开篇,只是所写景色不同。
这里选的是第四首,毫无哀伤的情调,只是由衷地赞叹优美的西湖风物,洋溢着词人对自然风光和美好人生的热爱与留恋。
上片写花谢之后西湖的静谧之美。第一句点题,总领后面景色的描写和自己的心理感受。“狼藉”、“飞絮”、“垂柳”三句写花朵凋零后满地落红,以及柳条在春风中轻柔舞动的情形。总之,这几句通过对一系列景象的描写,勾画出一幅悠然静美的晚春图。
下片写词人自己对西湖美景的感悟。“笙歌散尽”,是词人对以前湖上热闹场面的回忆,并不是实写。词人虽然是侧面描写这一场景,但一句“笙歌散尽游人去”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目的已然达到。“始觉春空”是词人的感悟,包含着些微的落寞。结尾的两句写屋子里的情景,可见词人悠然淡雅的心境。
本词每一句都在写景,而且没有用直抒胸臆的感情词,但我们能从中隐隐体味到词人的心怀与操守。词中的景物描写虚实相生,动静结合,连贯自然,颇显词人的深厚功力。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祖籍庐陵(今属江西)。少孤,贫而好学。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先后担任过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等职。他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拥护者,并和尹洙、梅尧臣等人共同倡导诗文革新运动,堪称北宋文坛的泰山北斗。欧阳修注意提携后进,曾巩、王安石、苏舜钦、苏轼父子等都出于他的门下。他在诗、词、文等多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可谓著作等身。欧词格调清新,语言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