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里行作品原文
蒿里行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蒿里行作品赏析
本篇《乐府诗集》收入相和歌辞相和曲。东汉初平元年(190),关东各州郡联合起兵讨代董卓,推袁绍为盟主。但又各怀异心,拥兵观望,旋更互相火并,造成对社会经济的极大破坏。此诗即记述这一段史事,抒写作者悯时哀民的情怀。本诗与《薤露行》是姐妹篇,在内容上有承接关系。
这亦是一首汉末“实录”,重点在写军阀混战及其恶果。全诗“欲抑先扬”(张玉谷《古诗赏析》),贯串着作者强烈的爱憎。情感起伏变化:先为“兴兵”而振奋,称之“义士”,赞之“讨凶”;继为自相残杀、称王称霸而失望;最终“结到感伤,重在生民涂炭”(同上)。汉末诗人对社会动乱引起的灾难有过许多真实的描绘:“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曹植《送应氏》),“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王粲《七哀》)等等,但如作者把批判锋芒直指造成惨剧的军阀之作却不多见,表现出其“看尽乱世群魔情形”(《古诗归》)的政治家气魄。故而虽“极写伤乱之惨”,风格则“真朴雄阔远大”(《昭昧詹言》)。此诗与前篇《薤露行》都借用汉代挽歌旧曲,不仅声调悲怆谐合,而且“上章执君杀主,意重在上之人,下章万姓死亡,意重在下之人,又恰与《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两相配合”(《古诗赏析》)。
蒿里行作品注释
①关东,指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西南)以东地区。义士,指讨伐董卓的各州郡将领。
②群凶,指董卓等一伙。
③初期,原先期望。会盟津,相传武王伐纣,曾与各路诸侯会合于孟津。盟津,即“孟津”,古黄河渡口,在今河南孟县南。
④乃心,指思念、怀念。《尚书·康诰》:“虽尔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咸阳,秦都城,在今陕西省咸阳县东。“乃心咸阳”犹“乃心王室”之意。这两句都是用典,意谓原先期望各路军队团结结盟,忠于国事,平定董卓之乱。
⑤踌躇(chóuchú),犹豫徘徊。雁行,指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队彼此观望,如雁飞成行,排成一字,不敢率先出击。《三国志·武帝纪》载,其时“卓兵强,绍等莫敢先进。太祖曰:‘举义兵以诛暴乱,大众已合,诸君何疑?’”又载:“太祖到酸枣,诸军兵十余万,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
⑥嗣还,随即,不久。还,同“旋”。自相戕(qiānɡ),自相残杀。
⑦“淮南”句,指建安二年(197)袁术在淮南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袁术,袁绍堂弟。割据淮南。淮南,今安徽六安、巢湖地区,汉初为淮南国。
⑧玺(xǐ),皇帝的印。初平二年(191)袁绍谋立幽州牧刘虞为帝,私刻金玺。后因曹操反对及刘虞推辞,未能实现。时袁绍屯兵河内(今河南武涉县西南),故称“北方”。
⑨铠(kǎi)甲,护身战袍。金属制的叫铠,皮革制的叫甲。这句说连年征战,将士铠甲不离身,以致长出虮虱。
⑩生民,人民。百遗一,极言死亡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