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港渡者原文
小港渡者
——周容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
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
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予愠为戏。
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
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
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
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
小港渡者赏析
这篇文章的作者周容,是明末清初浙江鄞县也就是现在的宁波人,明诸生(科举中已通过省级考试)。明亡后他削发为僧,浪迹天下,以表示对清朝统治者的痛恨。后来有人推荐他做官,他竟然以死相拒。擅长画松林枯石,著有《春涵堂诗文集》。这篇短文,大约是他云游四方的时候,以他作为僧人所特有的禅机佛理,对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有所感悟而写下来的,下面我们就来赏析《小港渡者》这篇文章。
文章开头三句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庚寅冬”,庚寅年的冬天。我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庚寅”,指庚寅年,就是清顺治七年(1650年)。“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我从小港出发打算进入蛟川城。“蛟川城”,据从前的注解说,浙江镇海县东海中有蛟门山,蛟川城当指镇海县的县城;“小港”,也许就是蛟川城附近的一个小渡口。从文章中体会,作者可能刚从小港下船,打算由此而入蛟川城。下面将要叙述的故事,就发生在从小港到蛟川城的路上。“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吩咐书童用木板夹着捆了一摞书跟随着。“命”,指派的意思;“小奚”,这里就是小书童;“木简”,指用木板做的书夹子,捆扎书籍时既便于捆扎又能在外面起到保护书的作用;“束书”,就是把书捆起来;“从”,就是跟着。以上是文章的第一段。因为这是一篇叙事文,所以一开始就交代了时间(庚寅冬),交代了地点(小港),交代了人物(作者和小奚),交代了事件(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
接着第二段,主要写离开小港渡口之前与渡者的对话。作者先宕开一笔,描写当时的景色:“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当时,太阳已经落山了,傍晚的炊烟萦绕在树头上,远远望去,距离蛟川城还有两里多路程。这里,景物描写,历历如画,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这几句看似闲笔,实际上很起作用,不仅交代了具体时间和去县城的路程,更主要是造成一种气氛——日暮时分赶路人的急迫和忧虑,为下文做好铺垫。
“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于是作者向摆渡的人打听:能在南城门关闭之前赶到那里吗?这里又点出了第三个人物。根据文章题目来看,这位渡者正是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作者要着力表现的人物。这位渡者大概就是刚刚把作者摆渡过来的那位艄公。他长年在这里摆渡,不仅对这一带的情况十分熟悉,而且应付形形色色的搭船人当然也是很有经验的。听到了作者询问之后,他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先“熟视小奚”,先仔细地打量了一番小书童。“熟视”二字,值得玩味。渡者为什么要仔细打量这位小书童呢?也许他发现了小书童捆扎书籍捆扎得不结实,也许他看到了小书童露出了慌乱的神色,也许他还看到了别的什么……“熟视小奚”之后,渡者“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渡者回答说:如果你们慢慢地走,到了那里也许城门还开着;如果你们急急忙忙地赶路,到了那里城门可能就关上了。“阖”,就是关闭的意思。听到渡者如此回答,作者感到大惑不解:为什么“徐行”“尚开”,而“速进则阖”呢?因此,“予愠为戏”,我很生气,以为渡者在作弄人。“戏”,就是开玩笑,捉弄人。“愠”,就是生气。是啊,听到如此不合常理的回答,怎能不叫人生气呢?于是,他带着书童,也带着怒气上路了。接下来第三段就是描写在去蛟川城途中发生的事情。
由于当时“西日沉山”,天色已晚,再加上与渡者一席谈话,招来了不快尚属其次,又耗去了一些宝贵时间,因此,可以想见,他们上路之后,为了赶在城门关闭之前能够进城,一定急急忙忙,速速赶路。谁知“趋行及半”,快行疾走了一半路程的时候,“小奚仆”,小书童摔倒了。“仆”,是倒了的意思。因为“奚仆”,“束断”,捆书的绳子也断了。“束”,这里作绳子讲。随着“束断”,“书崩”,书籍立即崩裂开来,散了一地。“啼,未即起。”小书童也摔哭了,好半天没有爬起来。看样子还摔得不轻。俗话说,急行无好步,越忙越添乱。就因为摔了这一跤,现在变得更加被动了。等到小书童啼哭停止,慢慢从地上爬起来,“理书就束而前”,再把书籍重新整理捆扎好了向前赶路,“门已牡下矣”,这时候城门已经关上了。“牡”,本是指雄性动物,后来引申为门闩;“牡下”,就是门闩闩上了的意思。
以上三段是文章的前一部分,属于叙事部分;剩下最后一段是作者就前面发生的事情所做的思考,属于说理部分。看到城门已关,进城的希望终于彻底破灭,“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这时我豁然开朗,觉得渡者的话近乎道。作者刚刚还对渡者之言大惑不解,怎么慢慢走还可以赶得上,走快了反倒赶不上了呢?现在他醒悟过来了。这里,说“渡者言近道”的“道”,就是我国古代大哲学家老子所说的“形而上者谓之道”的“道”,也就是适合宇宙间万事万物的一种普遍的道理。不用说,这个道理就是我们常说的所谓“欲速则不达”。真是“卑贱者最聪明”,那位摆渡的老艄公居然懂得事物发展的辩证法。由于终于领悟了渡者之言的深刻道理,现在作者自然也就明白自己今天失败的教训了:“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世上因为急躁鲁莽而给自己招来失败,弄得昏天黑地到达不了目的地的,大概就像我今天这样狼狈不堪吧,大概就像我今天这样糟糕透顶吧!“以躁急自败”中的“以”,是因为的意思;“躁急”,就是急躁。“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全文以反复加重的自责语气作结,意在提醒自己,也是提醒别人,以后可不应该再犯“以躁急自败”的错误了。
《小港渡者》这篇短文虽然写的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却能以小见大,富于哲理,耐人寻味。在写作手法上,这篇文章的最大特色是语言简练,笔墨经济。如第三段描写书童摔跤,只连用了几个短语,一共不过十一个字——“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就把书童摔跤后的窘况刻画得活灵活现,好像就在我们面前。整篇文章写得一波三折,跌宕有致,读来引人入胜,情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