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垂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赏析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那池畔河边的杨柳,最先绽出了鹅黄的细叶,给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春风杨柳万千条”,嫩绿的柳丝,在和煦的春风吹拂下,翩翩起舞,这春光融融的景象,不能不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思。古往今来,无数诗人墨客写下了许许多多咏柳的诗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三首唐人的咏柳诗。
第一首是初唐诗人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现在不少两三岁的小孩都能背诵。那么,这首诗为什么能够得到人们如此的喜爱呢?我以为主要是因为诗人采用了贴切而新颖的比喻,给人以新鲜而难忘的印象。
诗人先把柳树比作美丽的少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那亭亭玉立的柳树,就像美女刚刚梳妆打扮完毕一样,分外妖娆。那万千条碧绿的柳丝,如同美女身上华丽的衣饰,秀美可人。“碧玉”是汉乐府《碧玉歌》中的少女形象,诗人拿来比喻春天的柳树非常贴切:一则柳树有女性柔美的特性,二则“碧玉”有近似绿柳的颜色,这就把美丽动人的柳树形象地展示在我们的面前。
接着,诗人又用了一个更为新奇美妙的比喻:“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柳丝上那细细的嫩叶一夜之间就从光秃秃的柳枝上冒了出来,难道是谁一片一片细心裁出的吗?原来是二月春风像剪刀一样把柳叶剪裁得匀称妥帖,鲜嫩可人。诗人用剪刀来比喻看不见摸不着的春风,引发了人们奇妙的想象:鬼斧神工的大自然不仅用“剪刀”“裁”出了万千条柳丝的细叶,也“裁”出了红花绿草,“裁”出了万里春光。不仅使柳树披上了新装,成了美丽的少女,也给大地换上了新装,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诗人名为咏柳,实际上是对春天的歌颂,是对春的力量、春的美丽的热烈礼赞。
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第二首,这是中唐诗人白居易的《杨柳枝词》: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白居易这首咏柳诗与贺知章的不同,他是借咏柳来抒发感慨,属于托物言志的一类。
诗的前两句写柳的妩媚生动,风姿可爱:“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这一株柳树沐浴着春风,千万条柳丝,翩翩起舞,摇曳生姿。远远地望去,那刚刚抽芽的鹅黄色的柳叶,似乎比黄金的颜色还要嫩黄;那轻轻飘拂的柳丝,仿佛比缕缕细丝还要柔软。诗人用“千万枝”来形容这株柳树的繁密和茂盛,一株柳树就有万千枝条,给人以春意盎然的感觉。又用一个“嫩”字和一个“软”字来形容新柳的颜色和轻柔,也颇能抓住其特征。刚刚绽出新芽的柳枝的确是金黄色的,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才会像前一首诗所描写的那样,成为碧绿的丝条。
前面两句用夸张和比喻,写尽了春风杨柳的无限可爱,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感叹柳树生长在荒僻的地方,无人欣赏:“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原来这株柳树生长在洛阳城永丰坊西南角的一个荒园里,尽管它长得枝叶繁茂,春意稠秾,但由于这地方太偏僻,太荒凉,会有谁来领略和欣赏呢?只落得终日寂寞,备受冷落,与前两句所描写的动人风姿形成强烈的反差,表达了诗人对柳树的无限惋惜和深切遗憾。
诗中讲到的“永丰”,指的是唐代东都洛阳的永丰坊。当时,诗人白居易已被解除尚书的职务,远离京都长安,在洛阳闲居。也许是早春的某一日,诗人路过永丰坊,看到这株风姿可爱却无人赏识的柳树,触景生情,不免想到自己的现实景况,因而感慨万端。这使我们想起柳宗元,他被谪贬到永州,写出著名的《永州八记》,描写永州的山水之美,感叹这些美好的山水不在中州胜地而在荒僻的蛮夷之境,“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这都是托物言志之作,饱含着作者自己的身世之感。
最后,我们一起来欣赏晚唐诗人唐彦谦的《垂柳》: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这首题为《垂柳》的诗,用意全不在写柳,纯粹是借题发挥,比起前一首白居易的《杨柳枝词》来,托物言志的成分更为明显。
诗的前两句写垂柳在春风中飘逸潇洒,婀娜多姿,别有一番风情。“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与前面两首不同,诗人没有着意去刻画垂柳的枝叶形貌和色泽光彩,而是着重描写垂柳的神情风韵。春光融融,杨柳依依,逗得春风竟不愿离去。垂柳那轻盈的体态,柔软的身姿,世间有谁能胜过它呢?“绊惹春风别有情”中的“绊惹”二字用得极妙,“绊”是被绊住了脚的“绊”,“惹”是招惹的“惹”,“绊惹”就是撩拨逗玩的意思。明明是春风把柳丝吹起,使之随风起舞,摇曳生姿;诗人却说是柳丝吸引了春风,惹得春风停住了脚步。这种写法就十分生动有趣,把垂柳风姿特出、恃美而骄的神情刻画得活灵活现。“世间谁敢斗轻盈”中的“斗”,是争强斗胜的“斗”,这里是比赛的意思,“斗轻盈”就是比赛看谁轻盈。
诗人为什么要把垂柳写得这般娇美,这般柔情万种呢?原来是为后面两句做铺垫。“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诗人由眼前垂柳的纤细柔顺,忽然联想到楚灵王好细腰的历史故事来。相传楚灵王喜好细腰,他的臣下一个个都节食束腰,迎合他的癖好,以至于闹到“灵王好细腰,国中多饿人”的地步。诗人结合眼前的景物,把这个历史故事加以引申,用来讽刺晚唐社会政治腐败的客观现实。江边的这些柳树,楚王只不过是无意栽种的,而那些惯于揣摩帝意,迎合圣上的大臣却满以为摸到了帝王的意向,一个个都饿瘦了身体,但并没有得到帝王的宠爱。原来诗人是借垂柳起兴,讽刺和指责媚上的权奸、误国的臣僚。同时,诗人不仅嘲讽争宠取媚的臣下,矛头也直指封建帝王。与诗人差不多同时的另一位诗人曹邺在一首题为《捕鱼谣》的诗中这样写道:“天子好征战,百姓不种桑;天子好年少,无人荐冯唐;天子好美女,夫妇不成双。”指陈时弊,直指帝王。所不同的是,唐彦谦的这首《垂柳》采取托物寄兴的手法,讽喻的意义委婉含蓄一些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