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童区寄传》赏析-妙笔传奇童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3 06:08

童区寄传原文

童区寄传

——柳宗元

柳先生曰:越人少恩,生男女,必货视之。

自毁齿以上,父兄鬻卖,以觊其利。

不足,则盗取他室,束缚钳梏之。

至有须鬣者,力不胜,皆屈为僮。

当道相贼杀以为俗,幸得壮大,则缚取幺弱者。

汉官因以为己利,苟得僮,恣所为不问。

是以越中户口滋耗,少得自脱,惟童区寄十一岁胜,斯亦奇矣。

桂部从事杜周士为余言之。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墟所卖之。

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

贼易之,对饮酒醉。

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

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

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

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

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

因大号,一墟皆惊。

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

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

愿以闻于官。”

墟吏白州,州白大府。

大府召视,儿幼愿耳。

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

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

皆曰:“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岂可近耶!”

柳宗元《童区寄传》赏析-妙笔传奇童

童区寄传赏析

《童区寄传》是为一个名叫区寄的小孩写的一篇传记。一般认为,是柳宗元贬在柳州做刺史的时候写的。根据史书记载,唐代岭南、黔中、福建等道的官僚,多与当地豪强勾结,收买儿童,称为“南口”,贡献给朝廷,以贿赂权贵。他们的罪恶活动,造成了当地盗卖儿童的恶俗。这篇传记通过记叙牧童区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同劫贼做斗争的生动事迹,反映了这一社会问题。

文章开头一段是这篇传记的“引子”,交代作传的起因和材料的来源。“柳先生曰:越人少恩,生男女,必货视之。”“柳先生”是作者自称,这是仿效《史记》“太史公曰”的写法,不同的是“太史公曰”写在文章末尾,而“柳先生曰”居于文章开头。“越”本是古国名,因地处僻远,被视为蛮荒之地;这里的“越人”是泛指柳州一带不太开化的土著民族。“少恩”是缺少情义的意思。“货视之”,就是把生下来的孩子看作可以买卖的货物。这句说,越人愚昧落后,不懂情义,生了孩子,便把他当作货物看待。从语气上看,作者对越人这种恶俗是感到沉痛的;至于把贩卖儿女的原因归结为“少恩”则是错误的,至少是不全面的。因为,这既有越人文化落后、愚昧无知的一面,而更主要的还是由于当时政治和社会黑暗,民不聊生所造成的。实际上,下文已有进一步的说明。“自毁齿以上,父兄鬻卖,以觊其利。”“毁齿”是小孩换牙,这里借指年龄,大约是七八岁的时候。“鬻”就是卖,“鬻卖”即出卖。“觊”是贪图、企求的意思。这句说,小孩长到七八岁的时候,父母兄长为了贪图钱财,就把他出卖掉。注意句中“利”字紧扣上一句的“货”字。“不足,则盗取他室,束缚钳梏之。”“他室”指别人家的孩子。“钳梏”是两种刑具,这里用作动词。这句说,卖了自家孩子还不满足,就把别人家的孩子偷来,捆住手脚,套上枷锁。“至有须鬣者,力不胜,皆屈为僮。”“须鬣者”,指长了胡须的成年人。“僮”是奴仆。这句是说,甚至有的成年人因气力敌不过别人,也都被强迫卖为奴仆。这样一来,就搞得劫缚成风了,以至于“当道相贼杀以为俗”,在大路上公然进行掠夺和残杀成了司空见惯的事。“幸得壮大,则缚取幺弱者”。“幺”是小的意思,“幺弱者”是幼小体弱的人。这句说,有的侥幸小时免于被卖,一旦长成了强壮的汉子,就又去绑架那些年幼弱小的人。这几句是写“越人”盗卖儿童的情况,那么,地方官吏是如何对待这个问题的呢?“汉官因以为己利,苟得僮,恣所为不问。”“汉官”即汉族官吏,唐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常委派汉族人去做地方官。“恣”是放任、放纵的意思。“不问”就是不过问。这句说,汉族官员借此牟利,只要能买到这种廉价的奴仆,也就放任不管。由于“越人”劫缚成风,加之“汉官”从中渔利,任其所为,“是以越中户口滋耗”。“是以”就是“以是”,也就是“因此”。“滋耗”是日益减少。这句说,由于上述原因,越中户口越来越少。这是写贩卖儿童的恶俗带来的严重后果。

以上是第一层意思,既交代了事件的背景和来龙去脉,更为所记人物的出场做了很好的铺垫和渲染。“少得自脱,惟童区寄十一岁胜,斯亦奇矣。”“自脱”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得以脱身。“斯”是指示代词,指区寄十一岁得以自脱这件事。这句说,越地这种恶俗,很少有人逃脱得了,唯独十一岁的儿童区寄能胜利脱身,这也就很稀奇了。这里点出一“奇”字,它是统贯全篇的。这段的最后一句说区寄的故事是“桂部从事杜周士为余言之”。“桂部”指当时桂管经略观察使所管辖的区域,包括今广西桂林一带。“从事”是官名,属于刺史的助手。“杜周士”是人名,曾做过桂管从事。这句明确交代材料的来源,说明下面将要叙述的故事并非子虚乌有。接着,作者便有声有色、活灵活现地描绘了一个少年英雄的形象。

“童寄者,郴州荛(ráo)牧儿也。”这简短的一句话,便清楚地介绍了人物的姓名、年纪、籍贯和身份。这种写法也是《史记》的笔法。“郴州”在今湖南省郴县。根据陈景云《柳集点勘》,“郴州”当为“柳州”,“郴”字为“柳”字之误。“荛”是打柴,“荛牧儿”就是打柴放牛的孩子。这句说,区寄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打柴放牛的小孩,并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墟所卖之。”“行”是正当的意思。“囊”是口袋,这里作动词用,蒙住的意思。“去”是离开。正当区寄一面放牛一面打柴的时候,突然被两个暴徒绑架了。暴徒把他的双手反背捆了起来,又用布捂住他的嘴,把他带到四十里之外的集市上卖掉。这是故事的开端,写区寄遇贼。一个十来岁的放牛娃,遇上这样两个凶狠的豪贼,倘若是一般的孩子,吓也得吓个半死。可是,区寄却不然,显得十分沉着而机智。“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伪”是装样子。“恐栗”是吓得发抖的样子。“恒状”就是常态。区寄装着哭了,并做出小孩子平常恐惧的样子。很显然,区寄是在用计麻痹贼人。“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易”是轻视的意思,因为区寄是个小孩,并且吓得哭了,所以贼人满不在乎,一心喝酒。这正是区寄的伪装所产生的效果。“为市”就是谈生意,即到市场上去找买主,讲价钱。“植刃道上”,就是把刀插在大路上,这一“植”字用得很形象。这几句说明贼人绑架儿童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干的,并且毫无顾忌地带到集市上贩卖,呼应上文“当道相贼杀以为俗”。两个豪贼,一个去洽谈生意了;另一个留下看守,却并不在意,加之喝得酩酊大醉,不一会便呼呼睡着了。“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微伺”是悄悄地窥察等候。“绝”是断的意思,区寄发现贼人睡着了,便把反背捆着的绳子对着贼人插在路上的刀刃,用力上下推拉,割断了绳索,就拿起刀来把那个贼人杀死了。可见,区寄不仅灵活机智,而且大胆果断。这是一层意思,写区寄遇贼被缚,并设法杀死了第一个贼人。

区寄在落入贼手的险恶处境下居然伺机杀死豪贼,这已有些“奇”了。然而更“奇”的是他接着又杀死了第二个贼人。且看他是如何赚得这第二个贼人的。“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区寄杀死第一个贼人后便逃跑了,可是没逃多远,就被另一个去集市上洽谈生意的贼人抓住。贼人见同伙被杀,十分惊骇,打算将区寄杀死。看来,区寄必死无疑了,然而他却十分机智地化险为夷。“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遽”是急忙的意思。我们可以想象,当时贼人是何等愤怒,也许屠刀已经高高举起。所以,这一“遽”字突出了区寄随机应变的能力。“郎”是仆人称呼主人。“不我恩”就是“不恩我”,即不好好待我,“恩”作动词。“见完”是保全性命的意思。区寄急忙说:“做两位郎君的奴仆,哪里比得上做一位郎君的奴仆呢?他不好好待我,您果真能保全我的性命并待我好,无论如何都可以。”区寄利用贼人之间的利害关系,抓住了贼人贪婪的特点,所以“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计”是在心里盘算。“专”是独占的意思。贼人盘算了很久,觉得区寄的说法有道理,杀了他不如卖掉,卖掉两人对半分钱不如一人独吞。“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于是,贼人便把同伙的尸体藏了起来,带着区寄来到了买主那里,把他捆得越发结实了。这当然是吸取了前贼的教训,殊不知机智勇敢的区寄仍在伺机杀贼。“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即”是靠近。“疮”这里指被火灼伤。等到半夜的时候,大约贼人松懈了,区寄便转过身来,把捆绑的绳子就着炉火烧断了,虽然烧伤了手也不怕;又拿过刀来,将要卖他的另一豪贼也杀死了。这是第二层意思,写区寄用计杀死第二个贼人,情节发展,愈来愈“奇”。

第三层意思是写区寄连杀二贼之后自诉于官。本来,两个豪贼都被杀死,区寄可以放心逃走了,然而他并没有一逃了事。“因大号,一墟皆惊。”“大号”是大声喊叫。一墟皆惊,是说整个集镇都为区寄赚杀二贼而感到惊奇。“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区寄当众陈述杀贼的事由,也不隐瞒自己的身份,并愿意将这事报告官府。由此可见,区寄不仅有智有勇,而且敢作敢当,真是难能可贵,奇而又奇。

以上是第二大段,叙述区寄连赚二贼的全过程,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以下为第三段,写区寄杀贼后的社会影响。分两层来写,都是从侧面来赞扬区寄。

第一层意思写官府对区寄的处理情况。“墟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墟吏”是墟镇上管理集市的小官吏。“白”是向上级报告。“大府”,唐代节度使或观察使管理几个州,称为“大府”。“召”是召见。“幼愿”是年幼而又老实的样子。这几句说,墟吏等逐级上报,一直报告到大府那里。大府召见了区寄,没想到原来是个年幼老实的小孩子。“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颜证”,当时任桂州刺史、桂管观察使。“奇之”是以之为奇,“奇”在这里作意动用法。这里再一次点出“奇”字,反映了官府对区寄的看法。颜证觉得区寄这孩子很不简单,想把他留在府上充小吏,但区寄坚决不肯。所以,颜证只好给了他一些衣裳,并派差役护送他回家。官府不但没有处罚他,反而奖赏了他。

第二层意思是写乡间豪贼对区寄的畏惧。“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岂可近耶!’”“侧目”是斜着眼看,意思是十分敬畏,不敢正视。秦武阳,战国时燕国人,十三岁杀人,燕太子丹曾派他做荆轲的副手去刺杀秦始皇。因为区寄只有十一岁,所以说“少秦武阳二岁”。这几句说,乡里那些干绑架贩卖儿童勾当的人,都很怕区寄,甚至没有哪一个敢从他家门前经过。都说:这孩子比秦武阳还小两岁,却杀掉了两个豪强,谁敢惹他呢!这是借“乡之行劫缚者”的话,来反衬区寄杀贼一事的震动之大,威慑之强。文章到这里煞尾,饶有余味。

根据《旧唐书·柳宗元本传》的记载,“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已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在《新唐书本传》及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中也都有类似的记载。可见,柳宗元写这篇文章是有感而发的,揭露了当时“越人”盗卖人口的社会现实。不仅如此,柳宗元还革除了当地买卖儿童的恶俗,受到人民的爱戴。这与本文所写到的汉官“恣所为不问”大不一样。

柳宗元是唐代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政论文章和山水游记都有不少传世之作,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人物传记虽然不多,文集中只有七八篇,但都很有特色。例如《种树郭橐驼传》《梓人传》《宋清传》等,大都把人物传记和寓言结合起来,借题发挥,寓意深刻。

《童区寄传》则基本上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塑造了一个机智勇敢的少年英雄形象。作者不愧为文章高手,全文不过五六百字,笔墨非常洗练,语言十分生动,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既有叙述、对话,还有心理刻画;一波三折,险情迭起,富于传奇色彩。读后,一个活脱脱的少年英雄形象便出现在我们面前。

更多柳宗元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