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原文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赏析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与孟浩然并称“王孟”;又与李白(诗仙)、杜甫(诗圣)、李贺(诗鬼)等并称“诗佛”。他的诗明显受两方面影响,一是受陶渊明、谢灵运等山水田园诗人影响,如“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渭川田家》);“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等诗句,与陶渊明笔下的山水田园诗俱无二致。二是受他晚年奉佛的影响,诗歌写得空灵而富于禅机佛理,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叹白发》)等。当然,这两者又常常融合在一起,以抒写自己的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
这首《山居秋暝》大约是诗人隐居辋川时期的作品。据李肇《国史补》记载:“王维好释氏,故字摩诘。立性高致,得宋之问辋川别业,山水胜绝。”王维在辋川这片胜绝的山水之间徜徉,以其诗人特有的审美眼光和生动传神的笔触,写下了不少优美的山水田园诗,《山居秋暝》是最为传诵的名篇之一。诗人采用白描的手法,以朴素而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清秋薄暮、雨后初晴的山村图景。
这是一首五律。首联点题。“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两句诗10个字,点明题意,交代了季节(秋天)、时间(傍晚)、地点(山中)、天气(雨后),并为全诗的景物描写在时空上、色调上做了一个总的铺垫。这两句之中,“空山”和“新雨”这两个意象值得很好领悟。空山,因此诗写的是明月初升时分的情景,这时的山间不像白天那样喧嚣,是宁谧而安静的,所谓“夜静春山空”。雨后山中的夜色,尤其显得空寂。“空山”在王维的诗中是经常出现的意象,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联系到他的隐居和信佛,不能不说这是有所关联的。新雨,是久晴未雨之雨。新雨不仅荡涤了空中的尘埃、大地的污浊,也消除了夏秋之交山中的暑气,使人感到格外清新凉爽。“空山新雨后”,首句有总领全篇的作用,为下文所描写的景物赋予了空灵而又活泼的意趣。
颔、颈二联写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雨后的山中,当空一轮明月,将清凉的银光倾泻在松林间,清澈的泉水从青石上缓缓流过。远处竹林里传来喧声笑语,原来是一群勤劳的洗衣女戴月而归;近处的荷叶丛中,忽然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这宁静的港湾。这些景物组成一幅幅生动优美的图画,画面很有层次:颔联上句写月光泻地,是无声静态;下句写清泉流淌,是有声动态。上句写空中,明月照松间,镜头由远而近;下句写地面,清泉过石上,镜头由近而远。颈联的写法正好与颔联相反,上句写浣女晚归,嬉笑打闹之声可闻,为有声动态;下句写渔舟顺水而下,但见荷叶向两旁披分,为无声动态。上句写岸上竹林,喧闹之声由远而近,浣女们由隐而显;下句写水中荷叶荡动,渔舟飞逝而去,由近而远,由显而隐。
尾联抒情。“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里化用《楚辞》句意,反其意而用之,由写景转到抒情,由外物转到内心,表达了写诗的意旨。《楚辞·招隐士》云:“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诗人这里反用其意,表现了以隐逸为乐的情怀。随意春芳歇,是说任凭春天的芳草凋谢。随意,是任凭、听凭的意思。歇,即凋谢、凋零。王孙,原指贵族子弟,这里是诗人自指。诗人说,尽管姹紫嫣红的艳阳春光已经消歇了,那就任凭它逝去吧。眼前的林泉月色和山中美景,不是很值得留恋吗!
王维不仅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也是当时著名的画家和音乐家,后人评论他的诗,说是“诗中有画”,评论他的画则是“画中有诗”。苏轼《东坡志林》云:“味摩诘(王维字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殷璠《河岳英灵集》亦称其诗“在泉为珠,着壁成绘”。这首《山居秋暝》诗味浓郁,意境清幽,最能体现王维诗的特色。具体分析起来,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第一,诗中有画,色彩、远近、动静等都十分讲究,画面很有层次,立体感很强,而且意境很美,格调很高。第二,格律对仗工整而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语言清新自然,全诗无一典故,纯用白描手法。第三,善于观察生活,观察自然,巧妙地捕捉艺术形象,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就是观察细致、感受敏锐而得到的神来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