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刈麦原文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观刈麦赏析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陕西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闲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了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作品的题目叫《观刈麦》,而画面上实际出现的除了刈麦者之外,还有一个拾麦者,而且作者更关心后者。刈麦者和拾麦者目前的贫富苦乐程度虽有不同,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有着紧密的联系。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者是昨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而今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明日又有可能沦落成凄凉可怜的拾麦者。作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予了深切的同情,真实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绪,呼喊出了劳动人民的心声。全诗在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不带任何夸张色彩、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
观刈麦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后人称白香山、白傅、白太傅。少时避战乱而流离,对其思想和创作影响较大,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做”,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