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赏析-杜甫诗词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3 04:56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赏析-杜甫诗词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古体诗。公元759年,陕西发生饥荒,安史之乱未平,杜甫弃官西行,最后抵达成都,年底在西郊盖了一座茅屋栖身,次年八月突遇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杜甫饱经风雨,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诗篇。

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抽象地抒发感情,而是寓情意于客观描写之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联而下,而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又声音宏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逼真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同时紧紧牵动读者的视线,拨动读者的心弦,激起我们心中的共鸣。“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通过描述他本身的痛苦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表现了社会的阴暗面和人民的灾难,他不仅因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叹息和失眠,同时也清醒地大声疾呼,希望有人出来为千百万穷人谋福利,诗歌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改变黑暗现实的从高理想,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赏析-杜甫诗词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在诗艺上他兼备众体,形成了“沉郁浑厚”的独特风格,成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杜甫一生坎坷,对当时动乱的生活深有感触,所以他的诗歌往往结合时事,全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思想深厚,境界开阔,被后世誉为“诗史”。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赏析-杜甫诗词

更多杜甫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