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杭州故宫二首》(其一)赏析-宋代谢翱古诗-触景怆然故国情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3 03:51

过杭州故宫二首作品原文

过杭州故宫二首(其一)

谢翱

禾黍何人为守阍?落花台殿黯销魂。

朝元阁下归来燕,不见前头鹦鹉言。

过杭州故宫二首作品赏析

“禾黍”本指两种农作物,通常种植在远离车马喧阗的平畴沃野间;“阍”是皇宫大门,锦衣甲胄之士,秉钺持戟,守卫森严。两者之间,平贱与高贵,判若霄壤。诗歌开章却把它们联系起来,并提出“何人”守卫的问题,我们当然会想,这该怎么去解读呢?

仔细一琢磨,“禾黍”在这里并不是实指,因为这一特定语汇积淀着深厚传统文化内涵。考察它的出处,有两处:一是《诗·王风·黍离》诗序说,东周大夫出行到旧都镐京(故址在今陕西西安西北)时,看到“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悯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因作《黍离》这首诗。二是《史记·宋微子世家》说,箕子朝周路过殷墟,看见商朝故宫毁坏,尽生禾黍,作《麦秀》之歌。一天,诗人谢翱偶然途经杭州故宫,但见荒烟蔓草,触目凄凉,于是在诗歌开章拈出“禾黍”这个并列短语,显然诗人是以箕子之吊殷商,周大夫之悯宗周,来暗喻对南宋故国灭亡的悲痛。是啊,昔日那戒备森严的宫门,如今还有谁来守卫呢?这不正是抒发一种“黍离之悲”么?

这里曾经是金碧辉煌的楼台和装饰华美的宫殿,可如今呢,再也不见了冠盖如云、千官萃集,再也没有了繁华脂粉、歌舞喧阗,举目四顾,只见败壁颓垣、落花残藉!面对这一派破败凄怆的景象,诗人挑出“黯销魂”一语来描画此时的心态,这自然使人想起江淹《别赋》中的诗句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在诗人的潜意识里,不是分明隐含着与故国诀别的心灵伤痛么?

读开章两句,我们仿佛看见一位瘦削的诗人,在南宋故宫的废墟前俯首徘徊、唏嘘感叹!

“朝元阁”,本来是唐代长安骊山上一座精美的建筑物,它像华清宫、长生殿一样,都是玄宗李隆基和爱妃杨玉环经常游宴的场所。怎奈在《霓裳羽衣》的靡靡音乐声中突然传来渔阳鼙鼓,导致马嵬坡前玉陨香消,杨妃仙逝!惹得多情诗人崔橹为之感慨不已:“珠帘一闭朝元阁,不见人归见燕归。”(《华清宫四首之二》)在这里,朝元阁当然是用来借代南宋王朝的楼台亭阁。是啊,山河破碎,朝廷易帜,那些天仙般宫女早作烟云散去,再也“不见人归”了。就是那紫燕归来了,处处是瓦砾落花、残垣断壁,它又能寻找到旧时巢穴么?在这里,诗人怎么突然想起“鹦鹉”来了?显然,诗人是在暗中熔铸朱庆馀的诗句:“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宫词》)据朱庆馀说,有几个嬉戏于琼轩的宫女想相互诉说宫里头使人闹心的生活琐事,又怕鹦鹉学舌,凭空掀起轩然大波,所以吓得噤口而不敢言。当然,女人的是非口舌多了,会惹出一些麻烦,可是不也给死水无澜的宫廷生活平添些许热闹?可今天呢,不只是宫女没有了,连会说话的鹦鹉也不见了,这里还能有什么呢?不是只有一派凄凉与死寂么?

这后两句,诗人不但熔化了崔橹和朱庆馀的诗句自铸新辞,而且更丰富和拓宽了原诗的意蕴,把意思向前推进了一层;既深化了对杭州故宫的殷殷凭吊之情,不也浓化了对南宋故国的眷恋与思念?

过杭州故宫二首作者简介

谢翱(1249—1295)字皋羽,晚号宋纍,又号晞发子,长溪(今福建霞浦)人,徙浦城(今属福建)。元兵南下,率乡兵投文天祥,任咨议参军。入元不仕,曾至浦江,与方凤、吴思齐等结月泉吟社。闻文天祥被害于大都,作《西台恸哭记》。

更多谢翱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