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赏析-宋代林景熙古诗-弄权误国的铁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3 03:51

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作品原文

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

林景熙

偶伴孤云宿岭东,四山欲雪地炉红。

何人一纸防秋疏?却与山窗障北风。

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作品赏析

从“偶伴孤云”看,说明诗人既不是应主人之邀如约来访,也不是按预定计划过故人庄;而是像一只自由飞翔的野鹤伴着随风飘荡的孤云,在一天日暮时分,以偶然的机缘投宿在“岭东”一座小山村里。

已经是隆冬季节了,天灰的,四山阴沉沉的,北风发疯似的咆哮着,一场暴风雪眼看就要到来了。诗人赶忙走进一户农家,只见地炉里的炉火燃得旺旺的,给人以暖意融融的感觉。诗人精心挑出一个“红”字,看来室内透出一股欢乐、祥和的气氛,这不是昭示着山村民风的淳厚和主人的热情好客么?

在这里,可以与主人挑灯夜话,也可以围炉小酌,一种宾至如归的快感,在诗人心头油然而生……

坐定之后,诗人举目四顾,四壁萧条,固然显出山区农舍的寒伧;可是几案整洁,门窗关闭得严严实实,倒也透出山村人家几许温馨。突然,那“新糊”的窗纸引起诗人的注目:那上面的文字格式整齐,书写工整,在这么封闭的小山村里,是谁还会书写得如此讲究?诗人受好奇心所驱使,走上前去仔细察看,一下子惊呆了:从书写款式可以判断,正如诗题所说,这是“故朝封事稿”!“故朝”当然是指刚灭亡的南宋;“封事”,刘勰是这么解释的:“密奏阴阳,皂囊封板,故曰封事。”(《文心雕龙·奏启》)也就是京城或地方官员向朝廷递送的奏章。因涉及国家军政方面的重要机密,常常用“皂囊”,即黑色布袋密封起来。诗人细看奏章内容,原来是一份“防秋疏”!因为在中国古代,每到秋季,塞外草肥马壮,游牧民族利用马上优势,常常发动对边境的骚扰或对中原侵犯。隋代虞世南就写过:“穷秋塞草腓(音肥,草黄的意思),塞外胡尘飞”(《陇头吟》);唐代高适也写过:“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燕歌行》)。所以古人常说“多事之秋”。金人灭亡之后,蒙古人对我边境虎视眈眈,问鼎中原的狼子野心早就昭然若揭。因此,加强秋季防御,本来就是巩固边防的重要国策,是保卫社稷江山的头等大事。可是,像“防秋疏”这样的重要奏章,不是送到皇帝案前,供君臣共商抗敌大计;而是流落农家,这难道不是咄咄怪事?不难想见,那些执掌朝廷权柄的大臣们,玩忽职守,恃宠弄权,除了灯红酒绿,宠柳娇花,哪里还会以国事为重?也许这位大员接到奏章之后,正醉眼蒙地连看都没看一眼,就随手一扔,把它丢到宫廷某个角落里去了。难怪当年陆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他们除了惯于“窝里斗”,谁还顾及社稷安危呢?

书写那份奏章的究竟是“何人”呢?它不但有为国操劳的赤胆忠心,而且有抗敌御侮的雄才大略。那份奏章价值不啻连城拱璧,哪知到头来只能糊在山村农家的窗棂上,成为抵挡北风的一张废纸!

山河破碎,谁之咎欤?既是历史的质询,也是任何一个有良知的诗人苦苦的思考——

看来灭亡宋王朝的并不是女真人,也不是蒙古人,而是他们某些人弄权误国,自己打败了自己……

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作者简介

林景熙(1142—1310)“熙”一作“曦”,字德阳(一作德旸),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咸淳七年(1271)自太学生授泉州教官,历礼部架阁、从政郎,宋亡隐居教徒。

有《林霁山集》。

更多林景熙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