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作品原文
西山
刘克庄
绝顶遥知有隐君,餐芝种术麈为群。
多应午灶茶烟起,山下看来是白云。
西山作品赏析
“绝顶”当然是高山的最高层。再着上一个“遥”字,那简直是“连峰去天不盈尺”,高得可望而不可即。听说就在这么高的山顶上,居然生活着一位“隐君”。
这就逗得诗人顿生遐想——
不是说“民以食为天”么?这位神仙般的“隐君”住在这么高的地方,吃什么呢?听说高山在雪线以上生长一种灵芝仙草,只要服用它,就可以延年益寿,长生不老,他一定是以灵芝仙草为餐吧。生命在于运动,他当然不会无所事事,也许常常在石缝间栽种一些白术之类的药物。因为这些药物既不选择土壤又能包医百病。他也不会感到寂寞,不是有明月为友、清风为伴、麈鹿为群么?
正遐想间,忽然发现那“绝顶”上空漂浮着一团白云。诗人不由感到诧异:刚才还是朗朗晴空,怎么突然布上了云彩呢?看看周围,依然是丽日高悬,碧空如洗,根本没有下雨的迹象。哦,诗人明白了:一定是这位隐君午灶炊茶升腾起的烟雾!
这时候,诗人的思绪像一匹无羁的野马放纵奔驰——
是啊,在这远离尘嚣的“绝顶”上,只有峥嵘怪石,没有管弦丝竹,固然算不上“人间乐土”;不见“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也不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可是,在这里,可以不为蝇头小利而明争暗斗,不为蜗角功名而尔虞我诈;无忧无虑地高枕而卧,我行我素地率性而为;愿行则行,欲止则止;倦了,引奇石以为枕;渴了,汲清泉以烹茶……不也别具一种生活情趣么?
这位“隐君”究竟是谁呢?遍稽史料,不得而知;连诗人自己也并未亲聆謦咳或一睹风采;他也只是说“遥知”,如果换一种说法,也不过是道听途说罢了。再从他的生活环境来考察:在这么高的绝顶上,简直与世隔绝。既没有运载工具可以输送物资,也没有种植粮食的栽培土壤,根本不具备人类生存的条件。灵芝仙草纵能医治人间百病,毕竟不能充饥。他纵能御风而行,总不能炊石为餐吧。读者当然有理由怀疑:这是不是一个真实的客观存在?
那么,诗人塑造这么一个子虚乌有的艺术形象,究竟想说明什么?
我们知道,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出仕与归隐常常是读书人人生的两极选择:为了实现匡时济世的宏愿,年青时候常常谋求出仕以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可是当目击官场的黑暗又无力改变现实的时候,为了明哲保身或者洁身自好,自然会想到归隐田园。东晋人陶渊明之所以丢掉彭泽县长的乌纱帽赋就“归去来”,不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晋朝人张翰之所以见秋风起居然“命驾而归”,口头上说是想起家乡吴中的莼菜羹和鲈鱼脍,骨子里还不是看不惯官场的污浊?诗人刘克庄呢,生性耿介,常常仗义执言,当权者极为不满,经常罗织罪名,说他是故意讪谤,并且蓄意加害他。面对这危机四伏的政治环境,目睹这黑暗污浊的腐朽官场,诗人哪能不想到脱离现实而遁迹林泉呢?看来诗人笔下的“隐君”形象,不分明是借以表达对超尘避世的向往么?
西山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1269)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以荫入仕,淳祐六年(1246)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卒谥文定。
有《后村先生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