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作品原文
山雨
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山雨作品赏析
今夜真个是难得的好天气——
朗月高悬,银星闪烁。从“满”字可以看出,整个山林被照耀得通明透亮;那个“白”字也告诉我们,宇宙空间如同白昼一般。天空湛蓝如洗,不见一丝云彩;四周万籁俱静,也不闻轰隆隆的雷声……
在这前两句冠上“一夜”这个词,说明这样的好天气不只是临睡前,也不只是前半夜;而是整整一个晚上,是通宵达旦。
后两句却急转直下,变化莫测——
“平明”,可见天已拂晓,东方泛出了鱼肚白。诗人起床后想出去走走,刚到村头,这时候,诗人拈出一个“忽”字,表示大出意外:怎么啦,山间溪涧里水势骤涨,水流湍急。仔细观察周边环境,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只是觉得空气湿漉漉的、潮乎乎的,这本来是夏天,不但没有闷热的感觉,反而觉得遍体清凉。根据眼前种种迹象和平时生活经验来判断,这不是昨天夜里,在“他山”,也就是别的山间下了一场透雨么?
乍一看,这首小诗不过是写夜间天气变化过程。应该说,这是生活中常见的事,并没有什么新奇;可是细心一想,不对呀,诗人明明说是“一夜”都是好天气,就是说是整个晚上。从时间轴来看,这中间并没有时间空档。难道说有谁在挥舞善于变幻的魔杖,让这场大雨从天外飞来不成?这诗语的悖论又该怎么理解呢?
其实简明的诗题早就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的契机:这是一场“山雨”。
山区曾经流传过这样一句农谚:“六月落雨分牛背脊”;刘禹锡在《竹枝词》里也说过:“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笔者有一年夏天,因事赴皖南山区,也目击过这样的天气现象:楼这边是滂沱大雨,楼那边却烈日高烧。可见,他山落雨此山晴是山区常有的天气现象。诗人翁卷不过是善于观察生活和表现生活,用多才的诗笔,把这一矛盾的天气现象定格成一帧别有情趣的山雨图。
这首小诗的表现手法值得玩味——
无疑,前两句是写降雨前的天气现象,后两句是写降雨后的景观,降雨过程的描写却付诸阙如。试想想:也许这是一场平安的阵雨,尽管暴雨如注,导致溪满池溢,可并未惊扰人们的好梦;也许这是一场雷雨,纵然电闪雷鸣,如铁马驰骤,似金戈撞击,着实喧嚣热闹了好一阵子,可毕竟是“他山落雨”,诗人身在此山,隔着高大的山岭,怎么看见?在睡梦中又怎么会听见?对降雨过程用“空白”处理的手法,不是显得更合理、更符合生活的真实么?
为了作出是“他山落雨”的准确推断,诗人对降雨前后的景物描写有详有略:
从开章两句看,先是正面描写星月皎洁,又从反面强调无云无雷。为了证明“此山今夜无雨”,不惜占用诗章一半篇幅,可谓用墨如泼;后两句仅用“溪流急”三个字,真个是惜墨如金。然后用“知是”作出“他山落雨”的推断,难道不是水到渠成?
山雨作者简介
翁卷(生卒年不详)字续古,亦字灵舒,温州乐清(今浙江温州)人,淳祐十年(1183)登乡荐,未仕,“永嘉四灵”之一。
有《苇碧轩诗集》。